分餅  

 

小時候我有一個百思不解的問題。 

故事發生在物質缺乏的花蓮鄉下,小孩子很少有機會吃糖, 
見到糖果餅乾都非常餓鬼,偏偏大人給糖時,都要我們小孩「公家吃」, 
我非孔融,「公家吃」是一件痛苦的事,尤其是在計較大小多少的時候。 

那時候常吃一種圓圓的,中間有個洞的餅。姊姊大我三歲, 
我常常被迫和她分一個這樣的餅。 

因為我年紀小,大的要讓小的,所以祖母說:「姊姊你來分,弟弟先選。」 
等姊姊小心地把餅分成兩半以後,我就要更小心地選出比較大的那半來。 

好不容易選好了,我和姊各持半邊餅,她捨不得馬上吃,捧在手上, 
非常寶貝貝而且心滿意足的樣子。看在眼裡,我突然覺得自己「受騙」了, 

一定是她拿到比較大的那半,年紀小嘛,撒賴一下,就可以把餅換回來。 
真換回來開始吃了,我兩三下就把餅吃光,再看老姊,她還慢條斯理細細品嘗, 
又甜又香的樣子。我生性就不是當宰相的料,肚裡連條小舢舨都容不下, 
嫉妒懷疑一發作,心裡想:「一定是我原來那塊比較大」。每次分餅, 
用盡所有策略,到頭來還是覺得姊姊的餅比我大? 

長大後,類似情況層出不窮;坐火車,我和鄰座各拿一份相同的中國時報, 
瞄來瞄去總在他的報紙上看到比較有趣的消息; 
當兵,我自己覺得是大學同學中最「歹命」的一個,比去金門的還苦。 

馬克吐溫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湯姆歷險記裡,湯姆的姨媽要他去刷籬笆;大太陽下刷籬笆, 
多苦的差事!湯姆本來嘟著嘴做吃屎狀,刷得不甘不願,後來靈機一動, 
把自己當作是正在創作偉大壁畫的藝術家,擺出全神投入的樣子。 
果不其然,才幾分鐘就吸引了一位跟我有同樣毛病的小朋友, 
他認為湯姆的刷牆工作,比他正在吃的蘋果有趣多了, 
就用蘋果去換了刷牆的「權利」,用這個方法, 
湯姆不但在一個下午內把牆刷完, 
口裡還多了一些彈珠和玩具。 

原來問題不在餅的大小,而在怎麼樣把餅吃得那麼香。 

換個角度,隨時隨地皆能得心應手,別人的工作總是錢多事少離家近...... 

別人的老婆總是比較漂亮...…別人的股票總是會漲…...為什麼別人的總是比較好呢? 

值得大家一起來深思......。 

原來問題不在餅的大小,而在怎麼樣把餅吃得那麼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