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石山∼金針花的故鄉(回首面)

∼台灣小瑞士∼

上圖:小瑞士觀景台處看六十石石

.日期:96年9月23~24日(天候不佳/豪雨不斷)

.簡介

花東最負盛名的三大針山,分別為台東太麻里的「太麻里山」、花蓮富里的「六十石山」及玉里的「赤科山(位於台九線南下287.5公里處)」,其中以六十石山為近年來最熱門的觀光景點,其所在位置可俯望遼闊的花東縱谷平原,山頂一望所及覆蓋著滿山遍野的金針花草,山形又如綠色的波浪般起伏,從山頂最高點瞭望所及,美景渾然天成,不假人工修飾,素有台灣小瑞士之美喻。立足於此,彷彿置身於歐陸瑞士高山田園之中,美的讓人驚豔不已。

六十石山高度960公尺,地名的由來,大部份的說法是在八七水災那一年,有許多的西部雲林那邊的人遷移至此發展,因為剛開始在這裡種植的是稻米,因為收成約「六十石」故得名,而一石等於多少呢?在明代一石的計量約等於現在的94.4公斤。但因後來發現在山上種植金針更為適宜,故才有今天滿山遍野金針花的盛況。

到六十石山遊玩,可從最高點「小瑞士觀景台」開始遊覽,這這裡,除可俯覽整個六十石山的各景點,西邊的花東縱谷的壯闊也只有在這裡看的最遠也是最清楚,東邊的日出觀景更是不可錯過。沿著主線道下山可依各主要涼亭作為遊玩的據點。

六十石山共設有十個觀景涼亭,由西到東分別為鹿劍亭、尖園亭、黃花亭、鹿蔥亭、忘憂亭、鹿蔥亭、丹棘亭、療愁亭、萱草亭及xx亭等皆是金針的別名。最高點的涼亭名曰忘憂亭,該處正好位於所在海岸山脈的最高點。

參考資訊:金針山簡介參考網址六十石山民宿交通資訊

.車程路線

走花東縱谷台九線~>南下308.5公里處為入山口~>(這裡為富里鄉東林二路)~從入山口至山頂最高點約9.5公里,山頂實為一坡度平緩之台地,主要民宿均設於此(約有10多處),至最高點須再往前約500公尺,即可來到台灣小瑞士觀景台,一般遊客來此,都是選擇在此過夜,然後清晨來到這裡觀看日出,當然在此觀看花東縱谷日落,也是一大美景享受。由此俯望六十石山尤如置身國外高原上田園視野,真是視覺上的超享受,也驚豔於小小的台灣境內會有這樣的一處美境。

左圖:六十石山指標(308.5k處) 右圖:六十石山入口立碑

旅照

.旅記

上山

早上從天祥出發,遊玩太魯閣幾處景點己過中午,雨還是一直的下,心想越往南走天氣應該會更好才是,但天不從人願,車子開了3~4個小時,雨還是一直的下,且越下越大,心想颱風天也不會下這麼大的雨,且下的面積這麼廣,如此地公平。經過玉里287.5K時,本來想先到赤科山,再到六十石山,但天氣實在是差到不行,就算到赤科山可能什麼也看不到,且時間上也不容許,所以便直接往六十石山走,再怎麼說到六十石山上住一晚,隔天可能會雨過天晴也說不定。

到六十石山入口處(308.5K),普通明顯的立碑豎立在路旁,入口的簡易牌樓實在是簡易到不行,進入後行稻田映入眼廉,馬路不大剛好可以會車而己,過約500公尺便開始陡坡而上,但前方完全看不到山在那裡,雨水從上方滾滾而下,馬路因呈之字型而上,故雨水可直瀉而下,否則早己淹沒馬路。一路上雖有小土石流,但還算安全而上,但只見部份車輛均紛紛下山而歸,只有我往山上而去,反差有點大。心中原有的那幅美麗的圖案,怎麼一點也連不起來,完全搞不清楚方向及所處的位置。

上到7.k處終於開始見到民宿及金針花草田,天氣雖如此不佳,但還是開始有些期待,上到8.k處已進入觀光區域,此時又下起豪大雨,由於視線不佳,也不熟悉地點,所以先在山上轉圈圈熟悉地形及找民宿,由於都是未事先預訂,所以是邊看看再決定,但由於今日天氣太差了,所以大部份民宿皆有退房的剩下的空房,這也是為何敢冒雨上山的原因,否則這裡連續假日的民宿早被訂光了。雖然車山尚有備用裝備(帳逢),但這種天搭帳逢或睡在帳逢裡,恐怕也是風簫簫夸易水寒,最後,找到「忘憂園」算是滿意的民宿,此時又是雨下風大,連拿下行李都要被淋個滿身雨,這時才發覺有房子真好,有房間可睡真好,天色漸暗,雨越下越大,連屋頂都被打的喳喳作響,但在房間裡,身體是溫暖的,心是平靜的,和家人共聚在一間小房間裡,感覺是幸福的。

(上圖:清晨時分的六十石)

.清晨

清晨五點便被外面下的大雨給吵醒,簡直就像颱風天,由於這裡是山頂的台地,所以更是風強雨大,心想,難到連看金針花田的可能都已無望了嗎?開個大老遠的車子來這裡,難道只是換個地方睡覺而己嗎?

.雨停(雨后的六十石)

皇天不負苦心人,雨終於稍歇後,用完早餐後趕緊把握時間到外面走走看看,雨後的六十石是另一種的感覺,清新的空氣及霧濛濛的遠方,雲在快速地流動著,漸漸地、漸漸地撥開了一些視野,遠方花東縱谷的中央山脈已隱約可以看到,這時應該是到小瑞士觀景台的最佳時機。

.這裡的美,其實只要是單純的草與顏色就夠了,美的定義對我而言,也只要是單純與自然便是了。

 

.小瑞士觀景台

這裡是觀看六十石山最佳的景觀處,位於山上最高點,柬邊可觀日出,西邊可俯覽整個六十石山,花東縱谷平原拉開了長長的視野,雲朵山嵐飄揚在縱谷山脈間,剎時人也跟著遼闊了起來。

會來這裡的人,大都是被網路上所流傳的美麗圖像所吸引過來,我也不例外,自從3年前收到朋友寄來的六十石山照片時,便驚訝於台灣竟然有一處這麼自然的美景,它的美在於自然不假人工修飾,如同台灣的高山,壯麗俊秀於3000公尺之巔。這裡雖沒有高山的壯麗,但卻有著高山的遼闊,沒有杉林巨木的景觀,卻有著綠油油的金針花田覆蓋整遍山頭,若說山是地表的骨架,那這裡將是山所穿著的一件最漂亮的外衣。

山上最高點設有觀景台,又稱小瑞士觀景台,聽其名便知其意,但要名符其實卻不容易,遊客至此莫不猛拍相機,九月底花期雖然將盡,但不改這片美麗的地表容顏,這裡給人的感覺就是那麼單純與自然。

小瑞士觀景台旁有一間鐵皮屋,裡面販售著剛採收的金針,順便買了些,裡面的老先生是當地的花農,屋前貼有一首打油詩,老先生說是他兒子寫的,描寫颱風過後的六十石山,仔細一讀還真是文情並茂,所以抄寫轉載如下:

「強風驟雨名聖帕,掃過石山百花殘,田園寥落遊客稀,徒留青山望天嘆,一年辛勤隨風飄,花兒低泣伴水流,朱顏未展入塵埃,最是無情只風颱。」

(上圖:攝於小瑞士觀景台)

.下山

來這裡的人,一般都是從小瑞士觀景台下山再造訪各處觀景亭,六十石山有10處觀景亭,由於天候及時間不足,只能隨緣逛逛,先來到離民宿最近的鹿蔥亭,從這裡可以看到更廣闊的花東縱谷,雲霧撥開後的感覺,讓人心曠,前方山谷中形成的一道雲瀑流瀉其間,真是美哉六十石啊!

(上圖:攝於鹿蔥亭處觀景台)

(上圖:前方山頭為鹿蔥亭)

 

 

(上圖:六十石山俯覽花東縱谷)

 

.黃花亭

位於園區中央位置,上山的遊客一定位經過這裡,景觀較為普通,但建有停車場,所以是停歇休憩的主要地點,旁邊有農產品展示及試吃及銷售,下山回程便在此地買些金針回家。

上圖:攝於黃花亭處(雨天vs晴天)

.尖園亭

上山路上第一個看到是尖園亭,下山最後一看到的觀景亭,與鹿蔥亭一樣均位於花東縱谷平原的上方,所以都是花東縱谷的絕佳觀處。

(上圖:前方為尖園亭及花東縱谷)

 

.回程

回程時天氣開始有點放晴,心晴也跟著放晴起來,此次去程走山線(台9線),回程走海線可以看海應該會是個好選擇,回程從玉里新僻的玉長公路連接到海線(台11線),就在xk處。這條公路要翻越山脈至台東海岸,沿路景觀頗佳,在玉長隧道口有一處不小的瀑布,從玉里約莫開了30分鐘連接至台東海岸,東海岸車少路直好走,在這裡開車實在是一大享受,吹著海風享受著陽光,看著遼闊的太平洋,這就是東海岸,一個讓人自由與飛翔的地方。

行經北回歸線地理位置立碑稍作停留,在裡一切變得緩慢許多,人不多,車子也不多,只有雲很多,幾天沒有看見天藍的樣子,若要說地球最美麗的景觀是什麼,那若非天空莫屬了,湛藍的天配上多變的雲朵,單純下呈現著各種不同面貌的美麗。好久沒有看天了,同樣是天空,但不同的天空有著不同的心情與故事發生,遙遠的朋友,你們好嗎?

上圖:花東東海岸與蘇花公路

.後記

快與慢∼

快∼在凡事講求快速的時代裡,「快」對多數人來說,已經不是難事,尤其是生活在台灣的人,工作等於生活,速度不夠快,就用時間去填補,所以又創造了台灣另一個全世界第一∼平均工作時間全世界第一。快應該是一種態度,而不是一種動作與速度,存於內在應該是一種爆發力,形之外表應該是一種的靜若與清晰。

慢∼可能是現代人最欠缺的一種能力,對很多人來說,幾乎是做不到,尤其是生活在台灣的人,併湊的文化,錯亂的歷史,缺乏的人文,造成短視的政策,很難看到細心與耐心這種慢的精神。世界不再緩緩的運轉,週遭的人事物己呈十倍速的地運轉著,讓我們來不及觀察與思考的同時,已到了下一站,好像永遠看不清現在,總是寄望著未來,好像腳永遠還沒站穩時,頭就被拉到另一端去看世界,也許,人真的要先停下來,才能看清前方再走向前。

相片與影片同樣是記錄人的生活點滴,但在觀看中就會發覺,看相片時其實更能去領略感受較多的東西,影片雖然也是記錄著同樣的事情,但在連續的播放下,感受其實不如相片來的有更多的感受與想像空間,這也如同看文字小說與看電影小說般的情形。停格;讓自己停下來,生活應該像相片般,一張張的看,一張一張的放,這原本是多麼自然的事,但卻多麼不可求且不易。

變與不變∼

有什麼東西事物是不會變的嗎?好像沒有,似乎變才是常態,但大家反而在追尋什麼是不變的,是不是一切都變的太快了,讓人更懷念那些曾經駐足在心裡頭的東西呢?但事過總是境遷,笑看人面桃花時,留下的只有記憶而己,一切總是初衷未改心已轉,心若未變境已遷,似乎不變的只有當下,當下的每一段也許就是永恆吧!

動與念∼

近年來單車環島蔚為風湖,迎風長征體驗台灣,多麼豪氣的事,但想到就得馬上去做,否則再想起時,可能又過了多年?今年八月友人在邀約下本想參加十月份的環島之旅,當時起了念、動了心也決定行動,但有事撞期而作罷。∼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這段話一直是近年來推動單車環島活動的最佳廣告詞,但也真的是如此,實在不想讓這份感覺一直深植在心中,所以會去完成它。

單車環島不必去証明什麼,但生活在台灣數十年,也許你我並未真正去領域這塊土地,「愛台灣」被政治人物操弄下,已成為肉麻及噁心的代名詞。人也許長大了,才想真正去體會、去看看自己的家園,如同回眸去看看由黑髮變白髮的父母般,只是這樣的心境而己,只是想回頭去領略這塊養育我們的土地而己,只是這樣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