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群峰(回首面)

(合歡主峰、東峰、北峰、石門山)

(上圖/攝於北峰、下圖左:合歡尖、石門山、北峰,右圖:東峰)

 

.日期:2008年5月1日~3日

.行程摘記:

第一天:5/1

台北出發(08:00) ~>三義休息站 ~>~天盧餐廳(午餐)~>惠蓀林場~>青蛙石步道~>埔里~>台14(往盧山/清境)~>清境民生果園(宿/18:00)

第二天:5/2

起床(06:00)~>早餐~>出發(07:00)~>抵武嶺(合歡主峰登山口)~>健行出發(09:00)~>主峰登頂(10:00)~>回登山口(10:40)~~>車行至合歡山莊~>步行至東峰登山口~>健行出發(11:00)~抵東峰(12:30)~>下山(13:10)~>回登山口(14:00)~>回合歡山莊停車場

合歡尖健行出發(14:30)~>抵山頂(14:50)~>回至登山口(15:00)~>車行至舊滑訓中心 ~>石門山健行出發(15:30)~>登頂(30分)~>下山(20分)~回登山口(17:00)~> 車行至餐廳晚餐~>抵奇萊山莊(宿/18:10)

第三天:5/3

起床(05:50)~>早餐(06:30)~>車行至北峰小風口登山口(07:30) ~>健行出發(07:40) ~>登頂(10:00)~>休息(40分鐘)~>下山至登山口(12:10) ~>步行至小風口遊客中心(12:20)~車行至清境農場(慶功宴/13:20)

回程出發(14:30)~埔里/青蛙Y婆的家(停留60分)~>北上(16:30)~>湖口休息站(19:20)~抵台北(20:40)

.旅

.合歡群峰簡介

合歡群峰位置屬於中央山脈主脊北段(北二段),東北連畢祿、羊頭山,西北邊接雪山、武林四秀,南接奇萊群峰,群峰環繞。更是台灣主要河川的上游分水嶺,北有大甲溪、東有立霧溪,西南有濁水溪,由於週邊豐沛的水氣所形成的風,故經常形成山嵐雲霧及壯觀的雲海景象,使之成為台灣最易下雪之處,亦是國軍雪訓中心所在地。

合歡山山區歸屬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其間中橫公路、霧社支線道路循大禹嶺蜿蜒於山腰而行經清境農場至霧社,猶如一條腰帶繄在合歡山山腰上,公路迂迴蜿蜒,蔚為台灣最高也是最美的公路之所在。

合歡群峰乃由主峰(3417M)、東峰(3421M)、西峰(3145M)、北峰(3422)、南峰3205、合歡尖3217、石門山3237所組成,其中除南峰及合歡尖未列入百岳外,其除五座均列入百岳列,由於中橫公路開通直抵合歡山巔,故屬最大眾化的百岳大山,廣闊草原地形與風貌是裡的特色

.合歡主峰(3417M)登山口位於武嶺休息站(3275M),步程來回時間1.5小時(上/60分、下/30分)

.合歡尖(3217M):登山口位於合歡山莊路旁,步程來回時間30分鐘(上/20分、下/10分)

.合歡東峰山(3421M):登山口位於松雪樓下方,步程來回時間2小時(上/80分、下40分)

.石門山(3237M)登山口位於舊滑訓中心,步程來回時間約50分鐘(上山/30分、下山/20分)

.合歡北峰(3422M):登山口位於小風口,全長來回約7.5公里,步程約須4小時(上/2.5小時、下/1.5小時)。

.重要建築景觀∼滑雪訓練中心、寒訓中心、武嶺亭、合歡山莊、展望台、松雪樓(仍尚未對外開放)

.植物景觀∼5~6月高山合歡社鵑(紅毛及玉山杜鵑)、7月台灣百合花;8月虎杖;9月高山懸鉤子,山谷及避風區的鐵杉。

 

5月1日∼旅照

△青蛙石步道

 

上圖:青蛙石終點涼亭及河流上青蛙石分身

△宿清境農場

一路從埔里台14線轉入台14甲霧社中橫支線便逐步爬升,經過萬大水庫時,河沙嚴重淤積在水庫上方,進入青境農場範圍時,立即從各種不同風貌的建築,感受到進入另一個境地,從映入眼簾的建築的景觀中,以乎進入了歐洲山野的感覺,這裡已形成一種完全的不同的風貌,在台灣,若其它的景點能有這麼棒又有創意及設計感的建築與造型,那該多好。

但這裡實已過度開發,山坡及山頭上原有的林木幾乎己剷平,山林變成了菜園與農地,這裡已經缺水了,但卻有越來越多的人要往這裡進駐,故水源須再往更高的合歡山一帶引水至此,在滿足人類享受與所謂的清境之際,似乎真的要好好想想,這遍土地已無法再負載這麼多的人在這裡,如此每天密集且大量地在消耙資源,並產生相對的垃圾與負擔。人是須要休息,但大地更須要休息啊!

 

5月2日∼旅照

▲登合歡山主峰(步行出發/09:00)<~登頂/10:00~>回登山口(10:40)

武嶺(3275M)∼是台灣公路的最高點,每年合歡山降雪時這裡總是人滿為患,車輛多到動彈不得,有時方便真的會造成隨便,隨便就形成對大地的濫觴。由於中橫公路霧社支線的開通,車子即能抵達3千公尺之巔,得以領略於大山之壯闊及雲海之萬千,但往往只要對人的方便,對其它的一切就會是傷害了。

合歡主峰有兩個登山口,一處在武嶺停車場旁,一處在武嶺往清境方向約500公尺處(即舊滑訓中心),有一水泥路可直上合峰主峰,但把路直接開到山頂,實在是離譜,一般的廟宇為何都設有階梯,那是一種朝拜的設計,讓人學習謙卑,而山之壯闊又豈止廟堂可與之比擬,既是如此,大山之所在,便是大地守護之神的化身,怎當不恭敬謙卑呢?

今日行走寒風細雨猶如冬季,一路迷濛,但空氣中飄散著清新,讓人感到舒爽清涼,這也許就是雨中漫步的另一種樂趣。主峰除前小段稍有爬坡且因路小亦有碎石須注意外,餘均是寬大好走,四週迷濛看不到附近山頭,快到主峰前更建有一座五星級的廁所,可謂方便致極,亦可見主峰大眾化之程度。抵山頂仍是雲霧籠罩,但因看不到什麼東西,就顯得沒什麼特別,只見一處基地台發射站,這大概是這裡的特色吧(據說過去有多處已拆除僅剩一座),文明的濫觴至此可見一斑。

▲登合歡東峰(步行出發/11:00)<~登頂/12:30~>回登山口(13:10)

東峰為合歡群較為陡峭的一座,故山形尖挺明顯,路程雖不遠,但一路都是陡坡而上,登山入口處從合歡山莊停車場前方沿著水泥路步行約200公尺至往松雪樓方向(下方),即可看到登山口,黑色奇萊北峰即於對面高聳眼前。

登山口上坡處即有不少杜鵑已經綻放,吸引不少遊客駐足取景,而山頂處其實也不少杜鵑,但因高度溫差關係,山上還處於含苞待放狀態,雖然這落差之間僅有200公尺,但花期卻不盡相同,可見植物對氣候溫度的敏感度。

雖然一路陡坡,但步代放慢,如同體驗行禪般地去感覺心跳與呼吸,在這每一吸納與吐氣間便是生命的最真實的體驗,一路箭竹草原相伴,其間亦有細雨迎面而來,一路上仍留有的滑雪傳送至山頭用的流籠站,從地圖來看,這裡是過去的滑雪訓練中心,似乎已成為遺跡,而目前尚在使用的應只剩下寒訓中心,位於合歡山莊附近。

抵達山頂仍是雲霧遮頂籠罩,在寒風吹襲下明顯感到變冷許多,煮了一大壺熱熱的咖啡給隊友們,身體真的可以感覺到溫暖許多,但山頂上溫度仍是偏低,沒有逗留太久便下山。

下山後雲霧漸開,對面東邊的黑色奇萊大山終於綻現眼前,猶如高駿的黑騎士,充滿神祕令人敬畏。北邊一路望去綿延排列的合歡尖、石門山、北峰,山容圓潤壯麗猶如優雅的士君子,今人嚮往。

上圖:從東峰下山途中

 

▲登合歡尖山(出發/14:30)∼步行來回30分鐘~回登山口(15:30)

合歡尖(3217M)位於合歡山莊旁,雖未列入百岳,但由於位居群峰之中,且登頂約須15分鐘即可抵達,登頂後可環顧四週群峰,視野極佳,一般遊客至此可能不知或是略過,實屬可惜。

 

上圖/左:山谷為雪訓中心,右:合歡山莊及合歡尖

 

▲登石門山(出發/15:30)∼步行來回約60分鐘∼>回登山口(16:30)

石門山大概是合歡群峰中一般遊客最常抵達的一座,因為路程短設有完善步道,絕美的視野景觀,又是一座名列百岳的大山,但對真正登山客而言,過於親近容易抵達的山,可能較無爬山的感覺,反而不會經常想去。

石門山確實已是大眾化的百岳大山,但其地理位置不容小看,山頂上有一個一等三角點的基石,所謂的一等三角點,即這座山峰的位置與最近的山峰所形成的三角線之長度距離,三個角的邊長加總之平均長度,須超過40公里始能屬之(二等三角點則為8公里、三等三角點為4公里),故只有在鶴立的山頭且位置突出的山峰始能達到此一標準。

石門山頂處也是杜鵑花開爭豔之地,五月初在這裡的社鵑已完全綻放,山頂腹地較大可容納多人於上駐足,在春秋兩季是觀看日出的絕佳位置,登山步道因行走於稜線上,且位於東邊立霧溪上升氣流處,頗有風勢,須注意頭部保暖以免受涼產生高山症狀。

上圖:石門山頂杜鵑,下圖左:合歡尖及東峰,右:石門山

 

 

5月3日∼旅照

▲出發(07:00)

原預訂05:50起床,但由於山上均是早睡早起,一早天氣晴朗只見大家已在民宿外頭看日出,今天應該是個辛運日,晴空萬里群山湧現,天氣好真是什麼多好。

 

▲登合歡北峰(步行出發/07:40)<~登頂/10:00~>回登山口(12:10)

07:30車行抵達北峰登山口(小風口),這裡距離合歡山莊約有10分鐘車程,整裝後於07:40起登,剛開始路段狹小陡峭,初段路線雖雜但明顯。要抵達北峰須先經過三個假山頭,第1個山頭較長最為陡峭,第2個山頭較短較緩,至第3個山頭已是緩坡好走,而在抵達第3個山頭時實已接近另一頭的山頂地標∼微波反射板。

至此,山形圓潤壯闊地伸展開來,廣闊的草原無垠地綿蜒至山頭天際那端,山路如線,草原如綠衣襯托著大地,大地接到天邊的藍天,雲山萬里,在湛藍的天空下,一群山行旅者行走於這遍廣漠的大草原之上,是讚頌、更是感動。

抵山頂(標高3422公尺),環視四週群峰圍繞,西北邊的聖稜線,東北邊北二段高峻的南湖大山至中央尖,東邊的奇萊主峰、北峰、南峰連線,盡收眼底,真是登高望遠氣象萬千,駐立於此,人變的如此渺小,但眼界卻可以變的如此大,世界是可以如此之寬闊,然而世界的大與小及人的大與小,實取決於人的心胸與眼光之寬窄而己,固有高低之分但並無高低之實。

今天得以見如此壯麗容顏,真是感謝老天的大幫忙,下山之路是輕快、是欣賞,是感動、是感謝、是不斷地回望,多麼想再駐足於此仰望藍天,再多留點時間看盡雲山萬千,但凡事總有個起點就會有終點,回程只是另一個起點的開始,再見了∼合歡北峰。

 

上圖:北峰初段稜線、下圖左:北峰山頂,右:山上反射板

 

▲回程

回到小風口登山口(12:10),步行至小風口遊客中心,即完成這三天的合歡群峰之行,踏上回去的歸程,於13:30抵達清境農場吃慶功宴。

回去的路上至埔里青蛙Y婆的家(14:30)附近稍作停留,這裡住著一位退休的山林雅士,雅居有著日式的庭園,整理的一塵不染猶如世外桃源,院前種的二葉松猶如特大號的盆裁,讓人驚豔,特別是種植的一種葡萄樹,果實長在樹幹上正值結果期,現拔現吃非常特別。

大家在水果吃到飽的盛情招待下,真是羨幕與感謝不已,但也真是吃飽喝足了才快樂上路,中途只有在湖口休息站稍作停留,回抵台北(20:40),順利愉快地結束了這三天的合歡之旅。

上圖:葡萄樹

.後記∼

.角色與心情

此次山行,不再只是旅者,而是要看山也要看人,過去是被人照顧,這次是要照顧人。人看山、山看人、人看人,人看山高大包容,山看人渺小自大,人看人比高比低比大小,看來看去還是看山好....

合歡群峰雖易於親近,但仍不可大意,由於山區週邊有三大河流圍繞,水氣旺盛,山勢均為草坡地形,須注意防風、防曬及保暖(尤其頭部),以避免產生高山症狀。

.合歡之美

該如何形容這裡美呢?美麗的大草原,圓潤的山頭,賞雪滑雪的勝地,台灣最美的公路,這些都是,這裡為何叫合歡呢?尚未知曉,但光聽這個名稱就可以感覺是一處可以讓人歡喜之地,而合歡山確實是一處這樣的地方。

合歡群峰確實是如此的和謁可親,但各峰仍各異其趣,合歡主峰∼此次身處於雨霧之中,但迷霧之中空氣裡飄散著清新,讓人舒爽無比。東峰∼雖一路陡上,但卻最能讓人感到苦盡甘來,下山時撥雲見晴,北方石門、北峰一線拉開了山的視野景界,合歡尖∼雖較各山峰為低,但因位居中心猶如帝王般之位置,如同君臨天下般地可檢閱群山容顏。石門山∼山頂杜鵑綠草雲海相伴,陽光灑滿整遍山頭染成了金黃色山坡。北峰∼草原連綿壯麗,猶如塞外大漠,讓人馳乘讓人奔放。

.讚嘆的北峰

這是多麼美好的天氣,多麼壯麗的草原,多麼綿延的山,多麼藍的天,行走北峰真是一躺難得的幸運之行,前次百岳之行為嘉明湖,距今也剛好滿一年,當時已被那遍壯麗的高山草原,猶如上帝的天空牧場般所震攝,今日得於晴空萬里下行走其上,更是一份無比的滿足與感恩,但也總有幾分不捨。

每座百岳對我來說不只是一段回憶而己,更是一段生命的記錄軌跡,我總把它當作一位很不容易相見的朋友般看待,要再相見也許又是在那多年以後,離別總有點像在告別朋友般的不捨,不捨的也許不是山的容顏,而是歲月的流轉,事事多變,無常亦是常,再回到此地時,也許山容依舊,但歲月的容顏又是過了幾個秋呢?

.震災下的光輝

快要完成這篇旅記時,但在5月12日下午2時28分,人在辦公室裡頭感覺到一段相當長時間但不激烈的搖晃,但沒想到竟是四川那邊最強烈的地震,當天新聞只描述有許多地方中斷無法得知消息,心頭有一種不祥的預感,而果真出現在後續的報導與那令人鼻酸的一幕又一幕的畫面裡,震攝的場景與感人不斷故事不斷地上演著。幾天下來,台灣感同身受的關懷,在患難中更見真情,兩岸所展現的人性的光輝,也許是唯一能打破統獨與政治的藩離。

7.9級的強震所造成的死傷可能已超過當年的唐山大地震,該如何去面對這突如奇來的生離死別,該如何才能平復這樣的傷痛,建築物倒了可以再建,但人走了如何再回來!心碎了該如何去拼湊!這又是須要多長的時間才能走出的悲慟啊!

而你我又是何其幸運尚能自在行走坐臥於世間,雖然凡事都未竟人意,但存在便有希望,有夢想便有力量。如聖嚴師父所說的:「受苦受難是大菩薩,救苦救難的是菩薩」,願這一切都要去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最後都要放下它,不管傷痛多大,讓自己能夠儘快恢復,堅強地活下去,也才是對受難者最好的回向了。

 

上圖:北峰上暸望山下草原連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