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再訪話玉山
玉山再訪話玉山(回首面)

.日期:2008年6月6日∼8日

.入口:位於新中橫東埔路段,從塔塔加管制站進入玉山登山口

旅照

.旅記摘要

行程摘要

認識玉山

旅記

後記

附錄∼望玉山記

 

.行程摘記:

Day-1∼台北出發(19:30)->嘉義交流道(23:30)->宿奮起湖飯店(24:30)

Day-2∼

奮起湖出發(07:00)>∼新中橫->東埔停車場(8:30)∼>塔塔加管制站∼>玉山登山口∼>起程(0k/09:45)∼>孟祿亭(1.5k/11:45)∼>白木林(4.5k/13:00)->大峭壁(6.7k/15:30)->排雲山莊(8.5k/16:00)∼>就寢(20:00)

Day-3∼

起床(01:30)~~>登頂出發(8.5k/02:00)~~>登頂(10.9k/04:50)~~>下山(06:00)~~>排雲山莊(08:30)~~>回程出發(09:00)∼>至登山口(13:00)∼>回東埔停車場(13:50)∼>北上∼水里~民間交流道∼>台北(20:30)

(上圖:第一晚夜宿的奮起湖)

 

.認識玉山

.為何叫玉山

首次有提到玉山的記錄,最早出現在1697年明朝江浙的一位秀才郁永河所寫的『蕃境補遺』一書,而玉山名稱的由來,最早則出現在清『福建通志』中曾有這樣的記述「玉山,山甚高,雲霧常罩其上,時或天氣光霽,人遙望,皆白石如玉,故名」。

另有清代文人「陳夢林」所著「望王山記」(如附錄)即將此山依其自然景觀諭為玉山,可說是最為完整描繪玉山的第一人,此篇文章據說已列入國語文教科書內。

世居於此的鄒族,則稱玉山為八通關,意即石英之山。日據時代於1897年則稱為新高山。更早年代還有個洋人名稱,那是於1844年有一英國人航海行經台灣海峽時,見其山峻雄偉而以友人之名「Morrision」命名為摩里遜山。

.地理上的玉山∼

玉山聳立於東亞之巔,台灣之頂,其間共有11座3000公尺大山環抱其間,能有此山容氣勢,在台灣所有的高山之中,也只有在玉山及南湖大山群峰中,始能具有如此壯闊的山容氣勢。

玉山主峰(3952m)居中頂立,各山臣服在側,猶如帝王般之威儀,週邊山群環抱其間,共有北峰(3858M)、南有南峰(3844M)、西峰(3518M)、東峰(3869M),玉山主峰(3952M)。

.人文的玉山

玉山是鄒族祖先的發祥地,後因布農族的兩次遷移至此,亦成為其祖靈之聖地,故同為這兩大原住民族群所共同守護的聖山之所在。

早年航海於東部海岸所見到的福爾摩沙島,海上旅者只能遠觀仰望那最遠最高處的潔白如玉的山頭。直到日據時代,登玉山才成逐漸盛行,據說當時的一些日本高中畢業之旅,就是以登玉山作為我挑戰與自我肯定的一種潮流風尚。

台灣的聖山∼

真正把玉山當作聖山來守護與尊崇的,其實只有原住民才是,其他外來民族及漢人,反而是這塊土地的略奪與破壞者。近年來由於本土主權意識自覺,玉山也被冠為象徵台灣主權的符號,爬玉山好像似乎等於認同及愛台灣,這樣的改變似乎有點奇怪(有點在抄作),但能以土地認同取代過去的歷史認同或名稱上的認同,其實要來的更具有實質內函,所以不管是過去或現在居住在這裡的人群族群,那怕是外國人,只要有真正為這遍土地耕耘過的,管他是那裡人嗎?不都是愛台灣嗎?

鈔票上的聖山∼

過去鈔票上所印的圖騰,不是所謂的偉人就是地標建築,近年來鈔票上圖騰改以大地山脈及原生物種為主,這是值得稱許的,至少在心態上不再是以人為大的觀念,而是以尊敬大地為開始。

千元大鈔上所印的是玉山主峰(由北峰位置拍攝主峰),左下角的植物為玉山薊,另有台灣特有種之國寶「帝雉」。兩仟元大鈔上所印的是南湖大山及國寶魚櫻花鉤吻鮭。伍佰元大鈔上所印的是大霸尖山及梅花鹿。這些都是台灣萬年來不變的地表,物種也是台灣特有種,一切回歸到土地的尊重與敬愛,這才是最真實的。

(上圖:2仟元大鈔上的南湖大山、櫻花鉤吻鮭)

(上圖:千元大鈔上的玉山主峰、蒂雉及左下角的玉山薊)

(上圖:伍佰元大鈔上的大霸尖山、梅花鹿)

 

.歷史上的玉山∼

1875∼清/南澳總兵吳光亮帶隊開拓八通關古道,

1896∼日本陸軍中尉軍官長野義虎,以17天首次登頂

1931∼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以70天健走台灣山岳,寫下著名的山岳探險名著「山、雲與蕃人∼台灣高山紀行」。

1943∼日人在現今的排雲山莊設立警察駐在所。

1947∼光復後國民政府復名為玉山。

1967∼中國青年登山社於玉山山頂豎立于右任銅像,同年亦重建排雲山莊為磚石平房。

1985∼玉山國家公園成立。

1991∼塔塔加遊客中心啟用,提供旅客諮詢服務。

1998∼拆除于右任銅像,重立玉山石碑,刻有玉山與標高及「心清如玉、義重如山」八字。

2000∼排雲山莊擴建,可容納至90人。

2003∼於孟祿亭及白木林附近,增建兩座生態廁所。

.生態上的玉山

玉山地區的動植物實在是豐富無比,光鳥類就有151種,哺乳動物類有51種,爬蟲類有18種,兩棲類有13種,淡水魚13種,昆蟲類780種。而玉山特有種的植物繁多,光以玉山為命名的花草便已多到讓人記不清,較常聽到的有∼

玉山杜鵑、玉山圓柏、玉山箭竹、玉山薊、玉山薄雪草、玉山懸鉤子、玉山石竹、玉山假沙梨、玉山蓼、玉山佛甲草、玉山龍膽、玉山小蘗、玉山沙參、玉山當歸 。

玉山是經由造山運動所形成的,故在行走踏過的腳下岩石及懸壁上,都有著化石痕跡,其中於6.7K處的大峭壁更是經由造山運動所形成的海洋變高山的遺跡。

 

.旅記

路線各主要據點簡介∼

.塔塔加管制站(辦理入口登記)

來玉山的山客所搭載的交通工具,都是停於上東埔停車場,再步行約150公尺至塔塔加管制站,這裡設有警察小隊及解說中心分列於左右兩棟建築,警察小隊負責入山登記及人員核對,並且對每個人會進行脈膊及血氣檢測,血氣若高於90以上都算正常,低於90就要注意了,低到70大概就要立刻下山才好。建於旁邊的解說中心在之前會施以15分鍾的玉山影片宣導教育,但這次沒有,不知是否以後都省略了。

(上圖:左為塔塔加管制站-警察小隊、右旁為解說中心)

 

這裡以前稱為「塔塔加鞍部」,就鄒族語為平台之意,從這裡至排雲山莊8.4k,至玉山主峰總長10.9k,約8∼9小時步程。這裡除為登往玉山之主要登山口,也是前往麟趾山及鹿林山之登山口(入口處位於登山口左側)。

(上圖:左為登山口石碑、右為起始段的碎石懸壁)

.孟祿亭(1.7k)∼標高2838公尺(登山口至此約須90分鐘)

從登山口至此,前700公尺輕鬆好走,過後即有之字坡開始爬坡上升,稍微辛苦,只要步伐放慢呼吸調節好即可,抵達孟祿亭時可作較長時間休息,或吃些食物以補充體力。

旁邊的整遍山坡於五、六月佈滿杜鵑,值得留意駐足,另再往前行走約100公尺,即可見到第一座生態廁所(第二座於3.3k處),要方便者最好在此解決。

這裡已是溫帶林與寒帶林交界處,而此處為何叫孟祿亭呢?此乃源於1952年10月12日有一美國人孟祿先生於此滑落墜崖身亡,但其對我國當時的財稅改革有著不錯的貢獻,為紀念故特別以其名而命名之。

(上圖:左為孟祿亭站、右為生態廁所)

 

.前峰登山口(2.7k)∼(孟祿亭至此約45分鐘)

這裡是前往玉山前峰(標高3239公尺)最近的路線,距離只有0.8公里,雖然看似不遠,但一上去便是連續陡坡到山頂,有點辛苦,但越辛的路線反而收到的回饋會更多。在裡往往會看到一些放在路旁的大背包,這些便是在此輕裝上前峰的登山客,而這些扔在路旁的大背包,不管裡面是否有重要的東西,其實一點也不用擔心遺失或被偷,因為到了山上,人的性格會回歸到原來的我,至少也會是個誠實的我。

(上圖:前峰及登山口)

.生態廁所(3.3k)∼(前峰至此約30分鐘)

這裡是第二座「生態化乾式廁所」,又稱為生態廁所,主要是將糞尿予以分離方式處理,也就是將排洩物與木屑、微生物混合後,經由醱酵作用以達到分解效果,進而讓污染降低減少。其中尿液經由分解、土壤吸附及植物吸收方式處理。糞便則與微生物分解後,再將其運送下山於適當地點掩埋。

 

.白木林(5.0k)∼標高3096公尺∼(前峰至此約60分鐘)

白木林這裡主要地標為一處觀景台,建有涼亭可容納多人,一般山客大多至此用餐或補充食物後再上路,涼亭後方山坡為一大片遭森林大火祝融過的白木林遺跡,另值得一提的是,在往前行進約50公尺的步道上,有一些表面不平整的砂岩面,上面會有些恰似管狀凸起的生痕化石。

(上圖:位於白木林處的枯木與前方高峻山頭)

.大峭壁(6.7k)∼標高3173公尺∼(白木林至此約90分鐘)

之字坡

從白木林至此有一段陡峭的之字坡約500公尺長,這一段將是從登山口至排雲山莊最陡的一段,幾乎要翻越一個山稜線,但抵達上方後,又是恢復到一般的緩坡的路線。

大峭壁∼

至此可見到一大片大峭壁,非常壯觀,初次來時以為是大自然所形成,後才知道是由造山運動所的形成,同時也是見証玉山為造山運動所形成的証據代表。這一面傾鈄約60度的面壁,原本應是位於淺海之處,由水平的岩層所構成,同時因有水浪之拍打,故岩層上留有明顯的波浪紋路,但因造山運動的擠壓作作用,由原本水平岩面被扭曲成約60度的鈄面,工程地質學稱為「順向坡」。

 

.排雲山莊(8.4k)∼標高3402公尺∼(大峭壁至此約90分鐘)

從大峭壁至排雲山莊此一路段,林相山勢變的更為氣闊,高大筆直的鐵彬成為這裡的森林主角,此一路段仍是緩坡而上,只有剩下最後的200公尺,路面轉為石梯而上,較有坡度,但目標在望,排雲即在上方。

排雲山莊最早的前身是日據時代的警察駐在所,建於1934年,后於1967年林務局改建為磚石平房,供登山客休息住宿。2000年時林務局再行擴建,增加住宿人數可達90人至今。

近年來登玉山蔚為風潮,排雲山莊早已不敷使用,故一般報名登爬玉山者,也因為床位有限而必須屈就於床位安排問題,所以都要等到排到床位時才能造訪此地,但這一等,從報名到排到床位,等個半年左右時間似乎是常態。

排雲山莊腹地小,故山莊內部與外部空間相較於其它山屋均顯得狹小許多。山莊房屋的高度設計較低,但床位仍是上下舖,每個人的床位空間是60公分寬,剛好只是一般人肩膀的寬度而己,所以翻身不易,只能側身而睡,一個一個的靠在一起。所以在這裡睡覺實在是惡夢,能睡得著的人那真是福氣,但也都是造成別人不幸的元兇(打呼),狹小的空間裡若遇雨天及冬天,窗戶若不適當打開,那屋內佈滿的二氧化碳真的會讓人有窒息之感。基本上,至此睡不著或完全無法人睡那是正常的,來者,最好要有此一心理建設及準備。

 

.玉山主峰(10.9k)∼標高3952公尺∼(排雲山莊至此2.5小時以內)

登玉山主峰全長10.9k,而最精彩也是最危險的路段,便是最後這一段2.5k的路線,爬升高度近600公尺,且在抵達最後登頂的400公尺與的200公尺時,更是難度與危險及勇氣的最後考驗。不得不讓人對這座台灣的聖山,生起無比的崇敬之心。

堅勒的圓柏與杜鵑

越到山頂這一路段,森林線己消失在3600公尺之下,之上,其間尚能生存的只見圓柏與杜鵑,由於強風及碎石而難以立足,故採伏地方式生長向左右伸展開來,無論在山巔與絕壁上,均處處佈滿其間,其生命力之強韌著實讓人敬畏不已。亦在向世人展示著,各種生命於面對惡劣的環境時,仍可展露出的生命光華,玉山稜線下若大的崖壁山坡,除碎石之外,其餘便是青綠與雪白花朵所交會的玉山杜鵑佔滿這遍大地。

碎石坡∼(於最後0.4k處)

從排雲上來的路段,幾乎為碎石地形,只是越往山頂高處時,由於地形氣候惡劣,林木植物無法生長其間,只剩裸露的岩層所形成的碎石,有點讓人怵目驚心,行走期間特別注意落石,此一路段亦為登玉山第二個最危險之處。

主要是因為近山頂時坡度越是陡峭,故路線均呈之字上去,但也因此須留意上方之落石,尤其眾人行走時,須注意上方被山客不小心踩落之石頭。至此,原手持登山杖最好置放於此,由此上去,可都是要手腳並用,帶登山杖反而是累贅。

風口∼(位於最後0.2k)

風口位於往主峰與北峰的叉路口上,這裡是稜線的凹處,且是主峰與北峰交會之處,故會形成強大的風勢力量吹襲,且從此一路段亦最為陡峭,幾乎要手腳並用的攀爬上去,是登玉山最危險之處,亦是發生意外最多之處。

 

主峰∼(3952公尺)

第一次來玉山時,是冒雨上山,雖然還是順利登頂,但全然看不到什麼光景,全身冷到發抖。這次登頂雖然未見日出,但天氣晴朗,台灣之巔,登高望遠,群峰環繞,氣勢磅礡,立足於主峰之上,東、西、南、北峰雄據各方山頭,各有特色。

-東峰(又稱天疊峰)孤傲險峻,為台灣山岳十峻之首,不易親近。

-西峰(又稱天翠峰)則優雅可親,山頂建有神祠可供參謁。

-南峰(又稱天龍峰)望去,圓峰(3752M)在前、南峰在後,延伸過去一條脊背稜線如龍脈般延伸至遠方,亦如同台灣的骨幹與血脈。

-北峰(又稱天駝峰)壯麗,形如雙駝又名天駝峰,設有東南亞最高氣象觀測站立於北峰之巔,為觀賞主峰的最佳觀景台。

王山如君王般的鎮守著台灣這遍土地,群峰如朝臣恭立在側,玉山如台灣的屋脊屹立於這座太平洋島上,不僅僅只是地標,更是滋養與維繫著這遍土地的生命與孕育。

 

(上圖:左為東峰、右後為南峰及稜線)

(上圖:左為北峰、右為南方圓峰脊背稜線)

 

.後記

.碎石滿山坡、杜鵑滿山野

台灣的高山在每個季節裡各有風貌,五、六月的玉山是欣賞杜鵑的好時機,主峰南方的山壁(圓峰稜線)下,整遍綠色植物幾乎為玉山杜鵑所佔滿,雪白花朵之壯觀可媲美油桐花五月雪一般。

登頂之路,雖是碎石坡與惡力地形讓人怯步,但站上台灣之巔,氣勢非凡的屋脊稜線,群山圍環,視野蒼穹,觀天下才自覺渺小,雖是第二次造訪,仍是讓人感動而生崇敬與謙卑之心。

.睡的像乞丐、活的像神仙

登玉山之路,走路並不可怕,但睡覺才讓人倍感壓力,對我可能是惡夢,不過自己在心理建設上已設定為不睡覺,其實不躺不睡覺比躺下來睡不著,又不能動來的好,但只有外面有地方可坐,卻又氣溫太低不適合長時間留待屋外,這實在是兩難,所以在這裡的睡覺就便成了漫漫長夜、漫漫的等待了。

爬山其實是一種苦苦的生活方式,到山上除了睡不好,吃也沒有太大的胃口,泡麵反而成為美食首選,身體雖然疲累,但心是輕飄與放空的,爬山者以大地為床,諭說睡的像乞丐並不為過,但心靈卻是富裕的,即便無所得,放空與自在,便是種生活,似不似神仙,看倌自己斷定就好。

.快樂是什麼?

以前中廣有個廣播節目叫「午餐的約會」,招牌的slogan便是每天總會問來賓及聽眾∼快樂是什麼?這可有千萬種回答,若問我這次的快樂是什麼?那應該是看到別人登頂時的快樂,便是我這次的快樂。協助他人完成心中的夢想,那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這次有幸與大直高中教師群一同造訪聖山,雖然他們每個人體能各有差異,但仍然全數登頂,這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尢其成員中亦有多人根本沒有爬百岳的經驗,那是一種毅力與堅持,而用這種謙敬的方式來慶祝與祈祝他們建校45週年校慶,更是意義非凡與具有歷史意義。

.爬山是什麼?

人為何要爬山?爬山是什麼?爬山要做什麼?似乎這些問題是爬過山之後,才會想去了解它的意函,而不是未做之前就想去知道。這些問題對我來說,簡單的來講,爬山就是修行、就是生活、就是學習∼

爬山是修行∼知苦而行謂之修行

如行走山路的一路寂寥與辛苦,雨天是修行,悶熱是修行,爬坡是修行,睡覺也是修行。

爬山是生活∼苦中得樂謂之生活

如登頂的喜悅與回眸,休息是生活、登頂是生活、拍照是生活、寫旅記是生活。

爬山是學習∼困難中前進是學習

如山的變化與莫測,知所進退,不放棄也不逞強,無憂亦無懼,心存正念與崇敬,向山學習∼山的堅毅與包容,自然與原來的面貌。

.附錄:『望玉山記』

作者:清/陳夢林

【原文】

『玉山之名莫知於何始。不接人境,遠障(註1)諸羅邑治(註2),去治莫知幾何里。或曰山之麓(註3)有溫泉,或曰山北與水沙連內山錯,山南之水達於八掌溪。然自有諸羅以來,未聞有躡屩登之者。山之見,恆(註4)於冬日,數刻而止。予自秋七月至邑,越半歲矣,問玉山,輒指大武巒山後煙雲以對(註5),且曰:「是不可以有意遇之。」

臘月既望,館人(註6)奔告:「玉山見矣!」時旁午,風靜無塵,四宇清澈,日與山射,晶瑩耀目,如雪、如冰、如飛瀑、如鋪練、如截肪。顧昔之命名者,弗取玉韞於石(註7),生而素質(註8),美在其中而光輝發越於外耶?台北少石,獨萃茲山,山海之精,醞釀而象玉,不欲使人狎而玩之,宜於韜光而自匿也。山莊嚴瑰偉,三峰並列,大可盡護邑後諸山,而高出乎其半。中峰尤聳,旁二峰若翼乎其左右,二峰之凹,微間以青,注目瞪視,依然純白。俄而片雲飛墜中峰之頂,下垂及腰,橫斜入右,於是峰之三頓失其二。游絲徐引諸左,自下而上,直與天接。雲薄於紙,三峰勾股摩盪,隱隱如紗籠香篆中。微風忽起,影散雲流,蕩歸烏有,皎潔光鮮,軒豁呈露。蓋瞬息間而變化不一,開闔者再焉,過午則盡封不見。

以予所見聞天下名山多矣,嵩、少、衡、華、天台、雁蕩、武夷之勝,徵奇涉怪,極巍峨,窮幽渺,然人跡可到。泰山觸石、匡廬山帶皆緣雨生雲;黎母五峰,晝見朝隱,不過疊翠排空,幻形朝暮,如此地之內山,斂鍔乎雲端,壯觀乎海外而已。豈若茲山之醇精凝結,磨涅不加,恥太璞之雕琢,謝草木之榮華?江上之青,無能方其色相(註9);西山之白,莫得比其堅貞。阻絕乎人力舟車,縹緲乎重溟千嶺。同豹隱之遠害,擇霧以居;類龍德之正中,非時不見。大賢君子,欲從之而末由;羽客緇流,徒企瞻而生羨。是寰海內外,獨茲山之玉立乎天表,類有道知幾之士,超異乎等倫,不予人以易窺,可望而不可即也。』

詞句注釋∼

註1>障:保護、捍衛之意。
註2>邑治:邑,舊時「縣」的名稱;「治」:古代指王都或地方官署所在地。此處指諸羅縣(今嘉義縣)官署所在地。
註3>麓:山腳下。
註4>恆:經常、常常。
註5>對:應答。
註6>館人:掌管館舍的人。
註7>弗取玉韞於石:「弗取」,「難道不是取」之意,用反問的方式。
註8>生而素質:白晰容色之意。
註9>色相:佛教語。指萬物的形貌《涅槃經•德王品四》:「﹝菩薩﹞示現一色,一切眾生各各皆見種種色相。」此處指的是色彩所呈現出來的質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