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橫、北宜∼單車雙北行(回首面)

(左圖:明池、右圖:往明池途中)

.日期:2008年9月19日∼21日

.集合出發地點:台大校門口∼回程終點(台大校門口)

旅照

.行程摘記:

.9/19(週五)

台北出發(08:00) ∼>自博館河堤∼新店河堤∼中安便橋∼新店安康路∼110縣道(往三峽)∼竹崙(接北108道)∼湊合橋∼往大埔∼三民(接台七線)∼角板山(午餐)∼羅浮∼明池(宿)~北橫之星(高坡)

.9/20(週六)

北橫之星∼榮華∼蘇樂∼巴陵∼大漢橋∼四陵∼大漢溪守衛站∼明池∼棲蘭∼大同鄉∼牛鬥∼三星∼羅東∼宜蘭(富翔飯店/晚餐)∼礁溪(宿)阿路的家

.9/21(週日)

礁溪∼>北宜公路∼縣界碑∼坪林∼新店∼台北(台大校門口)∼回家(內湖)

.雙北簡介

台北∼北橫∼宜蘭∼北宜∼至台北,全長240公里,一般以2∼3天行程作為安排,但也有人以一天完成,這次我們以三天行程作為安排,第一天預訂抵達明池(已接近最高點),第二天抵達礁溪,第三天經北宜公路回台北。一路上大多行走於山區道路,雖然一路緩坡而上,但山路清靜幽雅,適合騎車漫步,且由於呈O形環狀路線,可直接從台北起程,無須車輛接駁轉載。

 

.旅記

.行前

去年年底完成了單車環島,至今約莫一年光影似乎轉眼就到了,而這一年台灣的單車運動發展到最高潮,也許是因油價的高漲,也許是因地球暖化所帶動的環保潮流,單車似乎已變成了全民運動,每個人不斷地在自我挑戰,也同時作為一種目標達成的追求。

單車運動對每個人來說,卻是一種容易去達到及設定的目標,對我來說沒有設定什麼目標,只是想藉此保持一下腳力,免得變成爬山的軟腳蝦。只是此行要走的是北橫與北宜,且最後一天與環島家族26梯次會合,陪他們騎完最後一天的環島行程,這實在是太有意義的一趟行程,這也是為什麼這次友人安排北橫之行,我想參加的原因。

但今年9月份實在是個災難的季節,不但全球股災金融風暴籠罩,百年老店雷曼兄弟也不支倒閉,而連颱風也是接踵而來,且選在週六日的中秋節,原本可以高高興興相互團聚的烤肉節,卻造成宜蘭地區汪洋一片,每個人只能在家中看看各地災情慘況。上週的辛樂克颱風造成的一些路段坍坊,雖然崩塌路段可以扛車而過,但路面的淤沙碎石才是單車的殺手,這也是此次行前的擔憂。

 

.第一天(台大校門∼新店∼三峽∼三民∼羅浮∼明池)∼90公里

.集合地點(台大校門口)

06:30從內湖家裡出發,半路上匆匆買了個早點塞了幾口便解決今日的早餐,趕了一個小時騎到台大校門口集合(07:30),颱風過後天氣果然睛朗,此行約12個人加上保母車共14個人,今天聲勢不算小了。

08:00出發,從公館自來水博物館進入即沿著新店河濱單車道行進,颱風過後路面仍留有淤泥痕跡,但不影響騎乘安全與速度,一路飛揚前進。

(左圖:台大校門口、右圖:新店中央便橋)

.三峽(湊合橋)∼腳抽筋

今天從新店安康路進入三峽地區,途中經過竹崙里,這裡叉路不少,自己差點就跟丟了。但麻煩的是才騎到這裡,腳便開始有點在抽筋,不應該是體力問題,有可能是昨晚沒睡好,再加上早上沒吃好,唉~總要找個合理的理由吧!

騎到三峽湊合橋,這裡是爬山的人熟悉的地方,要往滿月園或登五寮尖的叉路口,但抽筋情形並未好轉,反而更加嚴重,看來真的會影響到其他隊友的速度了,有人建議是否考慮先上保母車,這....怎麼可以,去年環島9天再苦,想都沒想要上保母車,何況還騎不到30公里而己,此時上車,對自己那真是天大的恥辱。為了不想擔誤隊友的時間,請他們先上路,自己一個人走這一段的艱苦的行程了。

(左圖:三峽竹崙附近三叉路口、右圖:三峽湊合橋)

.大埔~三民(大太陽+上車)

從湊合橋往大埔有一段10公里的山路,前段緩坡,後段則有為陡坡,由於腳抽筋而不敢過於出力快速騎乘,以免加速抽筋的嚴重性,只能速度放慢,這種感覺同樣出現在今年6月去谷關爬馬崙山時的情景,硬是托著腳登上山頂。

但今天這段真是不好受且印象深刻啊!快接近中午時仍一個人騎在最後一段陡坡上,抽筋也成了習慣,只是漫延到大腿上來,在無風無遮蔽只有大太陽的路上,太陽照在背部不只是熱而己,竟然會有痛的感覺,最後一段陡坡上來了,但保母車也趕來救援,告知與其它隊友距離拉遠許多,是否考慮上車又再次面臨抉擇,這次內心猶豫掙扎了半天,下坡後抵達三民時,尚有5公里可抵達角板山這一段,為了不想讓自己影響到大家中午吃飯時間及下午出發時間,我上車了。

.角板山(午餐)

之前來此地騎過羅馬公路也是在此午餐,當時用餐的那家餐廳服務品質實在讓人印象深刻,此次來訪卻已關閉,實在讓人唏噓。整個早上灌了太多水,午餐反而沒有什麼胃口。不過此時另一位環島的好伙伴∼浩釣,在此與大家會合參與此行,也是未來這兩天和我相互結伴同行的隊友。

.羅浮(自在騎)

這裡有名的是羅浮橋,新舊橋並存,舊為吊橋充滿懷舊,新橋紅色的拱形橋墩,亦充滿美感,由此進入可以明顯看到原住民部落的生活中,充滿著藝術的色彩。從這段開始爬坡緩慢而上,在不趕速度下,騎的相當悠然自在。

(左圖:羅浮教會、右圖:羅浮一帶)

.午後的雷雨

北橫一帶的天氣實在多變,早上太陽曬到不行,下午馬上變天,且下起雷雨,經過早上豔陽的熱烤,下起雨反而舒服,只是對騎單車的人說,是比較危險,由其對於使用光皮胎或小輪徑的車來說,路面容易因積水打滑摔倒。

但雨實在越下越大,途中難得遇有咖啡屋,而且這間還是剛準備開幕的,趕緊進入躲雨,先喝上一杯再上路,屋後庭廊道上別有洞天,大漢溪在此180度大轉彎,早上的炎熱經過雨後的澆灑,山嵐如同蒸汽般快速地形成移動。在這裡喝咖啡看風景真是享受,騎單車的人,真的要懂得停下來看看風景,而不是一味趕路,不斷地想要在自我挑戰要創造記錄似的。

(上圖:咖啡屋∼北橫之星往前3公里處)

.摔車事件

就在咖啡屋看著外面大雨直落,愜意地喝著咖啡時,但與前導的隊友連絡上時才得知有人摔車了,人率倒且昏迷地躺在隧道內的中間,天啊!要是有車子經過後果更不堪設想,還好隊友及時趕到,叫了救護車約莫1個小時後趕到,再送到桃園醫院救診。

今天發生這樣的事情,對大家實在是一大震撼,其實自行車只要騎上了公路,危險還是到處都有,只能說要小心為要,但卻不能因為會有的危險而不敢往前。生活中本有意外,人生中本須有冒險,世事本是難料,這是無常,但卻是生命中最真實的面貌。

(上圖:雪霧隧道)

.撤退不放棄∼北橫之星

今天行程原本打算騎到明池,但又是下雨、摔車及道路坍坊造成交通管制,前方坍坊路段只開放單向通車,且過了18:00即禁止任何人車通行,看來要趕到明池鐵定是來不及,但房間與訂金都訂了,這該如何是好,撤退成為必然的考慮了,但就這樣回去了嗎,都己經騎到了這裡,趕回台北已太晚而且也太操了吧!

雖然還是有隊友堅持折返台北,但好不容易湊成三天的假,就這麼提早結束了嗎?實在心有不甘,但安全第一還是所有的單車人應該勞記在心的準則。但是不放棄,更是單車人更應該去學習的精神。

路的行進方式不是只有前進與後退兩種,還有一種叫等,不撤退也不放棄地等待雨過天晴,所以折返到中途一家規模不小的民宿「北橫之星」,晚上在此過夜,等待明早再繼續往前。

 

(左圖:夜宿北橫之星度假民宿/位於北橫27公里處)

.第二天(明池∼礁溪)∼全長x公里

.出發(北橫之星)~一路緩坡~不難走~景色宜人

昨晚無法抵達明池,但選擇在北橫之星過夜是此行最佳的抉擇,我們不能去改變環境會產生的變化,但可以選擇用什麼態度方法去應對。一早起來天氣爽朗,週遭田園景緻秀麗,山巒漸層、山嵐緩緩飄逸。

出發後一路緩坡持續而上,並不難走,且略有坡度對單車人來說是更好的感覺,畢竟騎平路較無感覺也無味了。途經高義∼榮華∼蘇樂∼巴陵∼四陵,一路上大漢溪彎彎曲曲沿山勢山路相影隨行,景色怡人

 

.巴陵到四陵∼10公里長坡

從巴陵∼四陵為北橫最為陡升的路段,長度10公里爬升600公尺,有人形容和台北風櫃嘴差不多,但騎完的感覺是∼真的比風櫃嘴好騎。也許因為辛樂克颱風剛過,山裡的水含量頗高,馬路靠山的一旁,常可見各個大小不一的水瀑沖瀉而下,另一旁則是深壑溪谷,頗為壯觀。

 

(左圖:巴陵大橋、右圖:巴陵大橋舊橋)

(左圖:進入巴陵、右圖:四陵∼位於56公里處)

.最高點∼大漢溪守衛站

過了最高點∼大漢溪守衛站,始得以享受下滑的快感,但到明池可不是一路下滑到達目的地,其間仍有起伏,尤其在抵達明池前3公里,又要再來一次連續的爬坡,實在有點累人。

(左圖:大漢溪橋、右圖:大漢溪守衛站)

.抵明池

抵明池前尚有3公里爬坡,實在要有心裡準備,否則會比騎巴陵到四陵這一段10公里長坡還要累人,明池是一處我尚未造訪過的地方,印象中應該和棲蘭差不多才是,但實際上整體環境真的是相當的幽雅怡人。

抵達山莊館本部,馬上便可見到這裡的地標∼明池神木,神木高31.6公尺,圓徑3.7公尺,樹齡已有1500年。另一個地標便是館本部下方的明池,明池呈現翠綠,相當寧靜優雅,附近亦有不錯的規劃步道可供健行。

至此約過中午,在此用餐、喝咖啡、打盹,累了之後才能感覺到即便坐著休息,都是一種的享受....

(上圖:明池山莊及神木、下圖:戶內外咖啡屋)

.往棲蘭屁股又再燃燒

離開明池後馬上便又是3公里的爬坡,過了這3公里才是北橫公路上的最高點,所以先前經過的「大漢溪守衛站」並不是最高點,這裡的高度約莫在1400公尺以內,其實並不算高,但在山巒變化與氣勢上,均有進入高山山區的感覺。

今天騎到明池其實屁股己經燒襠了,又剛好沒有帶凡士林補充潤滑,即便中午在明池休息過後,亦並未好轉,所以下面的路真是越騎越痛苦了,還好到棲蘭這段皆屬下坡路段,所以還能表面若無其事的騎完這段,而本應可享受沿途的風景與馳風快感,但此時欣賞與暢快之情卻早已了無。

 

(上圖:明池至棲蘭路上)

.宜蘭趕路與火燒屁股

17:00抵達牛鬥,這裡距離宜蘭約在40公里以內,為了趕在晚上19:00抵達宜蘭與26梯次環島家族的伙伴們用餐會合,於是一路加速前進,馬不停蹄的趕路,其實我的腳真的不累,但屁股真的快受不了,每次屁股要坐到座墊時才是真正的痛苦,而途中經坍坊路段改走河川便道時,座墊震動不已,且一路遇有紅綠燈的走走停停,如此重覆地在上下座墊,這才是真正的折磨,但還是撐到了,只是天黑而己(19:15)。

(上圖:往宜蘭或梨山方向三叉路口)

.抵宜蘭與26梯環島伙們共進晚餐∼參與最後一天的分享之夜

這個熟悉的場景同樣地出現在去年的12月28日,當時參與鐵馬家族環島的22梯次伙伴們,帶著疲憊的身驅及滿身的酸痛與無比的興奮,在此度過環島之旅的最後一夜,如同最後的晚餐又似如散場電影般不捨的起來,大家分享著彼的歡笑及痛若與收獲,交織著8天來的汗水與眼淚,今晚雖不再有當時的離情,但卻總讓人憶起了那一段環島的溫情。

經過了10個月,寶哥見到我們,他還是有辦法叫出每個人的名字,而他幾乎每個月要帶一個梯次,三年來也應該有2000多人,為何有辦法記住那麼多個人的名字,為何有辦法在相隔這麼久且沒有再連繫下,還是有辦法叫出對方的名,這不禁讓人驚訝,更讓人感動,這是何等的用心及有心,更代表著、是如此地將每個人放在他心上。

(上圖:宜蘭富翔飯店vs環島26梯次共進晚餐)

.礁溪阿路的家

夜宿礁溪溫泉區的一處民宿∼阿路的家,從宜蘭到這裡尚有10公里,但就這麼一段,我已經不能再折磨自己的屁股了,只有請人代騎這一段,這是這趟雙北之行的第二次上車,感覺五味雜陳。

抵達礁溪民宿,感覺很棒,整個房間及客廳全部都可供作使用,感覺像在自己家裡,但在舒適之餘,有一顆心始終放不下,那就是∼明天還能再騎嗎?還騎的完嗎?同行伙伴介紹一種特效藥,結果到附近藥局去找竟遍尋不找,看來明天只能自求多福了。

 

 

.第三天(礁溪∼北宜∼坪林∼台北)∼約80公里

.北宜再體驗

自從去年底環島走過北宜之後,反而愛上這一段路的安靜與視野,去年此行巧遇寒流過境,當時寒風微雨有點冷到不行,今日天晴氣爽,藍天綠木讓人心怡,雖然屁股疼痛並未緩解,但今天任務是陪騎,當然只能一路主動地幫人加油打氣,那能變成被人激勵的對象,但其實當自己在激勵別人時,其實也是對自己最好的鼓勵。

(左圖:礁溪民宿前出發、右圖:北宜公路)

(左圖:北宜最高點∼縣界碑)

.落寞的坪林

中午在坪林用餐,雪隧開通後,整個坪林便開始沒落了起來,過去的遊客便少了,但單車族及重機車族的人變多了。

(左圖:坪林、右圖:坪林界碑)

(左圖:往二格公園路上、右圖:海倫咖啡高點)

.往二格公園的10公里長坡

從坪林到這裡約有12公里,但幾乎是一路上坡,感覺比走北宜還困難些,最高點在海倫咖啡,之後便下滑到二格公園。

二格公園是環島行程的最後一個休息站,這裡有是一處簡易的休憩公園,設有咖啡Shop可供休憩補充能量,開闊處可眺望山景,前方叉路口即是登爬二格山及筆架山的入口處。這裡無論騎車或爬山都會是個不錯的地方,往前行進則是一路下滑到新店、台北,抵達這裡便等於環島行程的完成。

(上圖:二格公園)

.終點與回家的路

好不容易撐到終點∼台大校園,和隊友們告別後,最艱難的路才開始,家住內湖距此尚有10公里路程,而這10公里平常算不了什麼,但當屁股開花了時候,那才能體會個中的滋味。每個紅燈的暫停與起步時,都是每次痛苦的結束與開始, 如此反覆與重覆著不知幾回後,才回到家裡,經過這樣的折磨,才能好好體會∼回家真好啊!

(上圖:台大校園內)

.後記

.單車與爬山

對於戶外山林或鄉村田野,我的目光總還是停留在那高高山脈的那些山頭。爬山與單車那一種比較好嗎?實在是無從比較也無須比較,端看個人興趣而己。但無論是爬山或單車,那無非是一種慢活的生活學習方式,而不是一種速度的追逐或效率的追求。

全民瘋單車似乎讓很多人找到一種簡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種可以兼具運動與休閒的方式,但台灣人實在太會把生活當工作看了,連騎單車休閒還是到處有人是用打拼的精神在玩,也許那是種自我挑戰,也許又是另一種人生的追逐競賽。

單車在台灣已蔚為風潮,以前騎單車可能被視為是窮人,現在則視為是時麾或流行,但時麾的東西往往是種盲目的跟從,流行的東西更有時間性的,單車一下子成為台灣人生活的另一種渲洩的出口,沒啥不好,只希望這樣的盛行能持續下去而己。

.單車與人生

單車是種容易上手也是最平民化的運動,由於入門簡單,行程目標易於達成,所以成為另一種可以滿足個人目標逐追的最佳媒介。而一般所經過的路,若藉由開車經過、單車騎過、或徒步走過,那感覺應該是很不一樣的。也許只有在一種放慢與駐足的停留時,才能看清一些景物與面貌,才有清楚與了解。如同人生的路,想過與走過那又是截然不同的體悟。人間事物也是要能看的清楚,才能放的下去。

.巴陵的陡坡

從巴陵∼四陵為北橫最陡升的路段,長度10公里爬升600公尺,有人形容和台北風櫃嘴差不多,但騎完的感覺是∼真的比風櫃嘴好騎。也許因為「辛樂克」颱風剛過,山裡水養含量頗高,馬路靠山一旁常可見各個大小不一的水瀑沖瀉而下,另一旁則是深壑溪谷,頗為壯觀。

.火燒屁股

首日騎乘嚴重抽筋、次日燒檔、第三日忍痛騎完,三天騎下來的感覺,竟然只有體驗到屁股的疼痛而己,其它心靈上的感受竟然了無,這也許是被疼痛佔據了大部份的感覺,但其實也該如此,「人在那裡,心便要在那裡,身體在做什麼,心就要跟著在什麼」,這是禪修的基本方法,但也許自己太去觀照疼痛的那一部份,反而讓那效果放大。

分析一下自己發生的狀況,首日抽筋大概是睡眠不足所致,而火繞屁股的原因,大概是坐墊問題(坐的是硬墊),硬墊與軟墊優缺與偏好,因人而異,各有所好、各有所評,但騎乘長途,若未經常騎乘或尚未練就鐵屁股之前,最好還是以採用軟墊較不易產生不適。

.單車人的挑戰∼三橫一豎

單車環島其實己不算什麼,只要有心,即使沒體力但有毅力,都是可以完成的。但三橫一豎則須有體力也須毅力,三橫指的是北橫、中橫、南橫這三條橫越台灣東西的公路,路徑較為原始,風景亦更為秀麗與壯麗。一豎尚不知確切路線,但指的是依循靠近中央山脈的山路,所串連起的南北路線,這條路線難度甚高,所需時間也不算短,若能騎完,那就是王了(三橫+一豎),算是單車王了。而中橫及南橫公路,大概就列為明年的目標吧!

.陪騎∼重溫環島的感覺

最後一天的陪騎,雖然屁股在痛,但一路看著26梯次環島伙伴,踏著一輛輛熟悉的黑狼身影,一路擦肩而過便是「加油、加油」,如同去年此景,人與人之間的問候語便是「加油、加油」,那股加油聲的力量,今日猶存,如同被喚起一般,同時也為今天的這些人感到喝采,感到驕傲,因為我們都是∼台灣單車大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