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漫遊、漫步砂卡礑(回首面)

(上圖:砂卡礑步道,溪水碧藍)

.日期:2009年1月1日∼3日(共3天)

.參考資訊花蓮民宿網 花蓮資訊網 花蓮縣觀光網

旅記摘要

花蓮簡介

花蓮景點

花蓮美食

花蓮玉石

旅照

旅記

.慈濟精舍

.慈濟靜思堂

.鯉魚潭

.東華大學

.知卡宣公園

.南濱公園

.石藝大街

.花蓮鬧區(舊鐵道商圈)

.砂卡礑步道

後記

 

.行程摘記: (back)

.1/1(週四)

台北∼北二高∼雪隧∼蘇花公路∼花蓮慈濟精舍∼慈濟大學、靜思堂∼自強夜市∼宿(民宿)

.1/2(星期五)

鯉魚潭∼東華大學∼知卡宣公園∼南濱公園∼南濱夜市∼石藝大街∼花蓮鬧區∼舊鐵路商區∼宿(民宿)

.1/3(星期六)

花蓮回程∼往太魯閣∼砂卡礑停車場∼砂卡礑步道∼太魯閣管理中心(午餐)∼走蘇花∼雪隧∼回台北(21:40)

 

 

.花蓮簡介(back)

花蓮的地名是由舊地名「洄瀾」轉換而來。十九世紀初,來花蓮移墾的漢人,見花蓮溪水奔注與海浪衝擊作縈迴狀,遂呼之為洄瀾,這是一個由聲音與形象集於一體的生動、美麗的名字。

.花蓮景點(back)

.觀光景點∼鯉魚潭、池南森林遊樂區、兆豐農場海洋公園天祥太魯閣

.學校∼慈濟大學東華大學

.公園∼美崙公園、知卡宣公園、南濱公園(夜市)、北濱海岸公園

.步道∼

太魯閣步道

砂卡礑步道(4.5k)、長春祠步道(1.9k)、九曲洞步道(1.9k)、綠水合流(1.97k)、白楊步道(1.8k)、蓮花池步道(1.6k+4.3k)、豁然亭步道(1.97k)、

蘇花下海步道:

於蘇花公路路上的仁和(174k)、既德隧道北口(174.8k)及崇德隧道北口(180.4k),皆有步道可抵達海邊賞景,單程約在20分鐘左右。

.人文∼慈濟靜思堂、慈濟精舍、松園別館、花蓮酒廠

.自行車道∼鯉魚潭、七星潭

.溪流山脈∼海岸山脈、立霧溪、

.夜市∼南濱夜市(南濱公園)、自強夜市(自強路上)

.花蓮美食(back)

曾記麻糬

談起花蓮美食首推當屬「曾記麻糬」,這是從1991年開始由一位家庭主婦為了貼補家用,在家製作手工麻糬再至傳統菜市場以流動攤販方式作起,由於深獲好評,於1994年才成立首家店面,直到現在共有12家門市成立,分別為第一家店的民國店、中華店.中正店、麻吉店、中山店、中華101店、後站店、花蓮站前店、花蓮機場店、啵薯吧店、太魯閣店,曾記麻糬的發蹟的有點像傳奇故事,但與其說是傳奇,不如說這些都是因緣際會吧!

公正街包子

這裡的包子相當有名,因為位於公正街的巷子口,所以大家就直接叫作公正街包子,這次有經過,但實在是排隊的人太多了,所以只好作罷,因為沒有吃到,所以好吃在那裡,就不得而知了,有興起的朋友,看看網站連結參考吧!

.花蓮玉石(back)

若要說花蓮真正的特產是什麼,那應該是得天獨厚的玉石礦產,其中又以大理石、豐田玉、玫瑰石最為有名,而且也因為礦產豐富與獨特,也造就了花蓮成為全球第三大石藝加工王國。

.大理石∼

花蓮大理石礦藏,主要分布於中央山脈東側,北起宜蘭縣蘇澳,向西南延伸至臺東縣知本山附近,其中以花蓮秀林鄉的和平、和仁、清水、崇德至花蓮市附近一帶的產量最豐,質地也最好,因而有「大理石王國」之稱

豐田玉∼又稱台灣玉,盛產於花蓮豐田鄉,為地球上礦物元素含量最高的礦石

50 、 60 年代,花蓮豐田盛產的「台灣玉」享譽全球,廣受日本、歐美人士喜愛,花蓮市區到處是台灣玉的藝品店,開啟寶石加工業的先河,為台灣奠穩世界寶石產銷中心的基礎,賺進大筆外匯,並締造產量第一的世界紀錄,至今仍穩擁寶座。可惜,這段短短不到十年的輝煌歷史,早已逐漸被台灣人淡忘,甚至有許多人不知道台灣有土生土長的寶玉。

台灣玉可粗分為三類,翠綠色的普通玉佔八、九成,第二類是玉質晶瑩剔透、有如羊脂但數量稀少的「蠟光玉」,最奇特也最稀有的是貓眼玉。貓眼玉原礦經過拋光打磨後,中間會出現宛如貓眼狀的細長明亮光線。一般人熟知的貓眼石本質是金銀寶石,本質是玉的貓眼玉,全球僅台灣有產。

從外觀來看,國外進口的閃玉跟台灣玉幾乎一模一樣,唯一能確認台灣玉正身的是玉石內含的黑色斑點「鉻鐵礦」,經化學成分分析內含「鋅」者才是台灣玉。

.玫瑰石∼擁有山水紋路天然圖案的一種美石

淺談台灣玫瑰石∼以下節錄網路資訊(撰文:台灣省立博物館地學組研究員-劉寅)

花蓮的玫瑰石主要產在三棧溪、木瓜溪及立霧溪(山礦由於都已禁採,所以不在此陳述)。
由於每個產地都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其加工方式也略有不同。一 般來說,三棧溪石因變質及氧化的程度不夠,所以其色彩化不大,大多呈深淺相間的桃紅色,較缺乏景緻,用來原石較適合。木瓜溪石則深受變質及氧化作用,因而 夾雜多種的岩石及礦物,加上地層擠壓造成的褶曲,故其景色變化無窮,所以用來切片成功率較大,立霧溪石大都呈疤狀相間的黑色及紅褐色,所以僅適合切片。

玫瑰石具有豐富的色彩,有一種玫瑰石,甚至有七種以上顏色參雜其中,所以被稱為七彩玫瑰。但玫瑰石真正的可貴之處是石頭中如國畫山水般的意境,所以常有人說,玫瑰石是大自然的彩繪,實在是很貼切的一句話。

至於其它的奇(雅)石則可分類如下:

1、形象石:

以石頭的外形作為欣賞對象,其又可分為以下四種
景觀石即所形成的石態宛如大自然的各種景觀,諸如山景、斷崖、 平台、天池、瀑布、洞門、磯岩等。
象形石即所形成的石態宛如各種的人物或動物,或其彼此間相互的情景。
抽象石除上述兩種以外之非具象者,以欣賞其石,石肌或線條的變化為主。
風化石礦石經侵蝕風化後,而形成各種的人物動物或奇形怪狀者稱之;其種類有大理石、白雲石、石灰石與片岩夾層等。

2、圖案石:

由兩種以上之岩石或礦物形成各種的圖案或幾何線條者稱之,有如藝術家的平面美術作品,又其種類可分為岩石圖案及礦物圖案兩種;岩石圖案石有砂岩、石英岩、黑色片岩、綠色片岩等;礦物圖案岩石有大理石、白雲石、蛇紋石及陽起石等。

3、色彩石:

岩石或礦物必須經過研磨加工後,始得欣賞其景色者稱之;其種類有玫瑰石、台灣玉、風景石、雲母石、金瓜石及紅石等。

 

.旅照(back)

.第一天旅照∼花蓮慈濟

.第二天旅照∼鯉魚潭、東華大學、知卡宣公園

.第三天旅照∼砂卡礑步道

 

.旅記(back)

.第一天:台北∼北二高∼雪隧∼蘇花公路∼花蓮慈濟精舍∼慈濟大學、靜思堂∼自強夜市∼宿(民宿)

.台北∼蘇花

要去花蓮因雪隧及第5高速公路直通至蘇澳,已比以前快了許多,但最麻煩的還要是經過蘇花公路,從蘇澳∼東澳(東澳冷泉)∼南澳(朝陽步道)∼和平(水泥廠)∼仁和(清水斷崖)∼崇德(多座隧道)∼新城(太魯閣入口)∼花蓮,約要2~3個小時。須翻山越嶺至經過崇德後才得以進入平坦地形。

雖然這一路風景美麗,但彎道多、路線長,實在是耙時也耙精神,開車只能專心不便賞景,不似行走於台9線(花東縱谷線)及台11線(花東海岸線)那份悠遊。因此一般人在行經這段壯麗的斷崖海岸線時,大多走馬看花的快速經過,少有真正停留駐足,自己也不例外。但這段海岸線已開僻多個臨海步道可下切至海岸邊,實在是值得再深入一遊。

(左圖:烏石鼻、右圖:南澳沙韻之鐘)

(左圖:位於新城鄉公路旁的波斯菊花海)

.慈濟精舍(back)

慈濟精舍位於花蓮新城鄉,在台九線195公里處(旁邊有7-11超商)有小路可右轉進入,指標雖不是很明顯,但只須留意一下應不難找到。

參訪的入口處前有停車場,入口處有人引導,於穿過一小段楓林小徑,便來到的入口,入口前方便是慈濟精舍,這是一棟仿日式的建築,灰瓦白牆簡單樸素,內部仿日式庭園,充滿著祥和與寧靜。

這裡是慈濟功能德會的所在地,由證嚴法師所創立,為從事濟貧、濟急、濟病的社會服務工作,從1966年起迄今,由最初的30位信徒每天省下5毛錢做起,所組成的「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經過38年的努力,發展成為約有四百多萬會員的全球性的慈善組織。

(上圖:寮房裡記錄著功德會的事蹟與精舍的發展歷程)

.慈濟花蓮園區(back)

坐落於中央路的慈濟園區,包含了慈濟醫學中心、靜思堂、靜思竹軒及慈濟大學園區,慈濟靜思堂位於花蓮慈濟醫院右側,為介紹慈濟歷史之博物館,記錄著自1966年以來,一位生長在台灣的比丘尼,是如何結合各階層、各族群、各國籍與各不同信仰者,共同發揚著人類的大愛,實踐著慈悲的事蹟。

 

(上圖:慈濟靜思堂)

.第二天:鯉魚潭∼東華大學∼知卡宣公園∼南濱公園∼南濱夜市∼石藝大街∼花蓮鬧區∼舊鐵路商區∼宿(民宿)

.鯉魚潭((back)

鯉魚潭大概在20歲時曾經來過,但完全沒有記不起來,印象中只有划船,是一處淹塞湖所形成的,台灣的鯉魚潭的名稱似乎不只一個,除了花蓮鯉魚潭外,尚三義鯉魚潭水庫及埔里鯉魚潭共三處。而這裡的休憩規劃完善,由其以近年來興起的單車運動所規劃出的環湖步道及自行車道,極具特色。

.北岸(back)

這裡設有停車場與管理站及遊客中心,有展覽室及簡報室介紹此一地區風情面貌,另有供應簡餐點用但單價較高些,亦另有一處單車可供出租,惟單車數量較少,遇假日大概多會被借光,最好到南岸有更大的出租中心(捷安特)可供單車出租,另亦有多處美食商店可供用餐選擇。

(上圖:鯉魚潭北岸)

.南岸(back)

這裡其實比北岸更為便利,除了路旁的商店街方便用餐外,湖旁停泊的船隻都比北岸來的多,捷安特公司在這裡設有一處單車維修與出租中心,對於想要在這裡騎乘單車的人來說,可是相當方便與完善。

從南岸看鯉魚潭,在我感覺裡變的比較大也較美,也較為幽靜許多。靜座湖邊遠望前方山頭,真是怡然自得。若時間許可,來這裡以步行方式或以騎乘單車環湖一週,應該是最好的安排選擇。

 

(上圖:鯉魚潭南岸)

 

東華大學(back)

東華大學於83年7月1日成立,使之成為東部第一所綜合大學,美侖典雅的校園與建築,充滿著歐式風情的浪漫,這裡雖是學術殿堂,卻也幾乎快成為一處觀光勝地。

 

(上圖:東華大學內的東湖)

.東湖(地標)(back)

從校門口進入,映入眼簾的既來到東華大學的地標∼東湖,雖然是一個人工湖,但搭配著拱橋與建築及草地,構成一幅浪漫的圖畫,在台灣的建築工藝之中,能有如此整體的設計與美感,實不多見。

 

(上圖:東華大學內東湖各景)

.歐式校園建築、復古典雅(back)

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會同意一個看法,台灣的建築真的太沒有美感了,聽了一大堆所謂的建築大師所蓋出來的房子,結果蓋出來的全都是一些火柴盒與積木般的房子,一點品味與美感都沒有,台灣人雖然很打拼,但在美學上,真的還很落後,這大概跟文化有關吧!

為何到了21世紀的今日,建築科技已大幅提升,我們的公共建築當中,像樣的又有幾個呢?為何日本時代所留下來的建築物,總還是讓人感覺到雅典且又有特色呢?看完東華大學後,心裡頭老是有這樣的疑問。

(左圖:文學院、右圖:圖資大樓)

(左圖:圖資大樓背面、右圖:行政大樓)

 

知卡宣公園(back)

位於吉安鄉與花蓮市交界,公園佔地11公頃,日治時期之空軍基地,民國74年間,花蓮縣政府苗圃遷於此,原為荒野雜林、沙石礫地,經開墾經營、改良土壤,培育植栽苗木,成為花蓮縣全民造林、城鄉綠色美化的重要基地。

民國89年,苗圃轉型,展開南埔綠森林公園整治計畫。 民國94年,縣政府舉辦公園命名活動,最後以阿美族文化意涵的「知卡宣森林公園」為命名,這是一處結合自然與人文,為社區建構休憩及教育場域,也成為花蓮另一處不同風貌的觀光景點。其入門口為一處城堡造型,裡面有兩隻超大的蜻蜓雕塑,相當特別。

(上圖:知卡宣公園)

.南濱公園、南濱夜市(back)

南濱公園白天為欣賞海景的步道景點,一路吹著海風散步著,極為愜意,至夜晚時分則搖身變為熱鬧之夜市,所以是個白天或夜晚皆可光臨的地方。目前花蓮縣政府規劃完成全長15公里的腳踏車步道,這裡是起點,可以沿途欣賞沿岸海濱風光一直到七星潭止,可說是單車休閒的最佳路徑,同時也是散步、看海、戲水、撿奇石的熱門路線。

(左圖:南濱公園觀音像、右圖:南濱公園旁夜市)

 

石藝大街(back)

石藝大街乃於民國91年經由「花蓮縣手工藝協會」的努力,在鐵路醫院舊址的閒置空間(現址),成立了『石藝大街』,展示各方石雕藝術品、石藝商品、及花蓮特產的石礦,不僅為地方帶來商機,也讓石藝業者有場地可以謀生、發展、生存的空間,甚至配合花蓮各項觀光活動來展現地方特色。藉由『石藝大街』的形成,讓花蓮之石藝推廣得更深、更遠,也讓石藝之都的花蓮有個具體呈現展示的地方。(以上節錄自石藝大街官網部份簡介)

石藝大街的商店街呈ㄇ字型排列,入口處左側為石藝文化館,展示著各種石藝品,如玫瑰石、豐田玉、藍寶石、台灣貓眼、頂級水晶、各式玉石及木質雕件等。中庭則有一處開放式表演台,可觀賞原住民舞蹈表演,晚上逛街至此,燈光璀燦,無論是納涼或閒逛均相當自在。

石藝大街位於花蓮市廣東街326號(花蓮市重慶路與博愛街口),另一處石藝展示為花蓮石雕館物館,位於花蓮市文復路8號。

(上圖:石藝大街入口處)

.花蓮舊鐵道商圈(back)

花蓮市舊鐵道是昔日花東鐵路穿過花蓮市區至海邊火車總站的一段鐵道,全長約1.8公里,1979年北迴鐵路通車後, 交通重心轉移, 舊鐵道失去原有功能而逐漸沒落。然而在花蓮市民的記憶中,舊鐵道卻串起了點點滴滴的生活回憶。

2003年花蓮市成功街18公尺長的鐵路道路打通,儘管這是全花蓮市最短的道路,卻扮演舊商圈重現往昔風華最關鍵的角色。

這條連接花蓮市鐵道觀光商圈及光復街的道路,全長18公尺、寬6公尺。在舊鐵道文化商圈,可體驗花蓮的市集磨肩放腫,在這尺度小巧而人情味濃厚的山海小城市裡,在人的步行距離內便很容易品味花蓮的市集趣味:舉凡大禹街的清粥小菜、中正路近中山路的排骨麵、或是溝上人家的金城冰店與三葉餐廳這一段的商業店家,多有自己的特色風味;

另外在節約街與光復街一帶,在舊鐵道廢除後開設了許多個性商店,是一個可以探索與駐足品味的街區。這些眾多的節點配合地方區域的經營,或是街道家具、或是立面視覺景觀,紛紛展現繽紛活力,並有許多表演活動。(以上節錄自花蓮觀光資訊網介紹)

(上圖:舊鐵道商圈)

 

.第三天:花蓮回程∼往太魯閣∼∼砂卡礑步道∼太魯閣管理中心(午餐)∼走蘇花∼雪隧∼回台北

.砂卡礑步道(back)

卡礑步道位於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前方1公里處,走蘇花公路至「太魯閣大橋」右轉進入,車行約3分鐘經過「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再往前1公里通過砂卡礑隧道後右側即是入口,前方左側建有停車場與公廁,開車造訪至為方便。

砂卡礑步道建於日據時代,當初是因發展立霧溪水力電廠,為了維修水霸及大水管管所建,一路沿溪旁山壁開鑿,有號稱全台最美麗的步道,可說是實至名歸。這水色清澈碧綠,大概全台難以找到可與之比擬的。

步道全長4.5公里,一路平整好走,步程快者約2小時可來回,步程慢者及一路休息拍照者,約4小時可來回,走來相當輕鬆,最適合所謂的「肉腳」級的人來行走。

 

 

砂卡礑步道各主要地標:(back)

入口∼砂卡礑大橋下(0.k)∼大型觀景平台(1.1k)∼五間屋(0.5k)∼大水管(0.8k)∼攔砂壩(1k)∼三間屋(1.1k)

.0.k起點處(入口)

砂卡礑步道入口位於砂卡礑隧道西洞口外,從入口循著迴旋梯直下即可到達步道起點。步道起點設有解說牌,對砂卡礑步道有全面性的介紹。從這裡向南望去,可看到砂卡礑溪水注入立霧溪中,就在步道對岸匯流口附近也形成河階地形,這裡曾是太魯閣族人的部落。

 

.1.1公里處(觀景台)∼水濱教室(back)

這裡有一處大型觀景台,另有一條分岔的小步道可以下到砂卡礑溪谷,步道長約115公尺,可以緩步慢行仔細觀察森林底層的動植物生態。這段溪谷大小岩石堆疊在溪床上,形成小急流和水潭,溪流上的昆蟲、魚類、蛙類及鳥類都可輕易發現,非常適合在此觀察溪流生態。

步道上也設有十餘面解說牌,介紹長居此地的太魯閣族人,在山林之中所發展出利用自然資源的方式,您可以在此認識原住民傳統的山林智慧。

 

.1.6公里處(五間屋)(back)

這裡目前確實有幾間房子,過去因為有五間房舍,故又稱為五間屋,此處為平坦的河階地形,至今仍有太魯閣族人居住,以種植山蘇等作物為主。

這裡在太魯閣語稱為「斯維奇」,乃指大型葉片的榕樹之意,包括稜果榕、幹花榕、雀榕、水同木等都是「斯維奇」,由於這裡的榕樹族群數量相當多,因此太魯閣族人乃以「斯維奇」為地名。

 

.2.4公里處(大水管)(back)

橫跨砂卡礑溪谷上方用橋墩架設的大水管,是作為引立霧溪水至立霧發電廠發電的輸水管,水管下方的溪床開關,形成約2∼3個大水潭,水潭水色呈翠綠或碧藍色,可見水質之純淨與清澈。

 

.3.5公里處(攔沙霸)(back)

攔砂壩為放流式水壩,將砂卡礑溪水用全長879公尺的水道引至立霧發電廠,供發電機組冷卻及人員飲用。攔砂壩不僅影響到砂卡礑溪的水流,對於溪流生物而言,更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高牆,這樣的影嚮與對於世界

 

.4.5終點處(三間屋)(back)

步道的盡頭是「三間屋」,這裡曾是太魯閣族人的聚落,過去因為有三間屋舍而稱為「三間屋」,但太魯閣族人卻稱這裡為「柏拉耀」(brayaw),仍「姑婆芋」之意,這裡因為陽光較不充足,且為陰濕的環境故適合姑婆芋的生長,因此過去應是以長滿姑婆芋而得此名。

(上圖:砂卡礑步道終點/4.5k處)

 

(上圖:往大同、大禮部落指標)

.步道回程∼

步道至此距離4.5公里,從這裡再往前走可到達大同(2.4k)及大禮部落(3.1k),但一路陡上且路程較遠,一般遊客大多行走至此再原路折返。

 

.後記∼(back)

.花蓮漫遊

花蓮對我來說其實是陌生的,每次到花蓮都只是經過,然後直接到台東,而且每次只要經過花蓮市區總會搞錯往台東的主要幹道。這次算是專程的駐足與停留,三天時間留在花蓮市區。市區的夜晚在感覺上比台北還要熱鬧,走在街上逛街也要比在台北還要有趣多了,在中正路及中華路夜晚街上的人潮,那真是比台北過年還要熱鬧許多,這樣的花蓮有點顛覆過去的想像,實在是個想讓人一來再來的地方。

.慈濟印象

慈濟已是全球性的救濟慈善機構,小小的台灣能將大愛發揚到全世界各地,展現出台灣人的大愛,不管世界承不承認台灣,以慈濟在全球所作的事蹟,台灣何嚐不也已經是個大國了嗎?而這樣的力量發源地,便來自於花蓮縣新城鄉的慈濟精舍開始,這才是真正身為台灣人的驕傲啊!

花蓮慈濟主要有兩處,一處位於花蓮市區中央路旁的慈濟園區,由慈濟大學、靜思堂及慈濟醫院所串連起來,其中靜思堂猶如慈濟精舍的放大版,典雅宏偉且極具建築美感。

另一處位於新城鄉的慈濟精舍,慈濟精舍原只是一棟簡單的仿日式建築,外觀及內部簡單但不失典雅,這是慈濟功德會的發源地,藉由功德會的勸幕進行救濟行善。很難想像就在這樣的一個小地方,竟然能扮演起全球各地救災的重責大任,這一切真的都是靠願力,願力有多大,心願便可以完成有多大,「慈濟」便是在眾人願力下所凝聚出來的驕傲。它∼也許更接近或更代表著台灣人真正良善的面貌,更代表著許許多多沒有爭吵,但卻默默在奉獻的一群社會大眾。

.全家出遊

元旦難得有4天連續假日,大人小孩都有空,才可以安排這樣的全家出遊,這樣的機會其實不多,小孩漸漸長大後,一起登山的機會變少,將來亦會有各自的天與地,做父親想幫他們留下的生活記錄,其實也是在為自己的將來留下些回憶記錄。

孩子在國中與高中時期,屬人生中最大的轉型期,這段期間的小孩子最想要獨立,但卻也是最孤獨,也有如1歲時期想學走路的小孩,要適時的去扶他,但又不能過於去幫他,否則會走不遠也走不穩,作父母的真的要懂得拿捏才好。

.2009年的祈願

今年就全球景氣來看,大家的看法幾乎多呈悲觀,當然這一部份都是由經濟面去看,但回頭想想,雖然世界上的災難仍在,地球持續在暖化,環境被破壞等問題都還在。但在此時此刻,仍是人類文明以來最富足的時代,也許現代人過的太富裕所以變的貪婪,想要的東西的太多,反而覺得自己擁有的太少,越來越覺得的不足與不快樂。但在此時此景,是否可以藉此讓大家好好醒思想想,生活是否可以不用過的太奢華,是否可以過的簡單些,脾氣少一些,感恩多一點,若能如此,對自己、對社會、對地球,是否會更好一些?明天是否也會更有希望一些?

.2009年的除夕

寫這篇旅記是利用今年除夕9天年假來完成的,主要是今年的除夕又濕又冷,真是特別有除夕的味道,從除夕開始至初五北部仍是陰雨綿綿,實在有點煞風景,去那裡都不便,在家寫旅記要算是最適當的作業了。

但要用一篇旅記來完整記錄花蓮,實在是不可能,因為花蓮實在太豐富了,過去所知道的花蓮與曾經去過的地方,都是甚少且涉略極為淺薄,在家一邊找資料及深入去了解後,才能細細的去回味這三天所去過的地方。這是個值得一來再來,值得放慢腳步、細細走訪,那個原名為「洄瀾」的地方,一個天地有大美的地方∼花蓮。(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