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島的美麗與傳奇(回首面)

∼贔(ㄅ一ˋ)(ㄒ一ˋ)出滄海、煙雲次第開、青山抱綠水、萬里惠風來∼

(上圖:攝於龜山島401高地上)

 

.日期:2011年6月6日

.入口:頭城鳥石港

.旅記摘要

行程簡介旅照影片記錄

旅記烏石港船行繞島登島(北岸碼頭)401高地普陀嚴軍事坑道龜尾湖蘭陽博物館

後記

.參考旅記

 

.行程:(back)

.搭船地點:北部濱海公路頭城鳥石港

08:40報到∼9:00上船出發(航程30分鐘)∼9:30龜山島北岸碼頭∼401高地∼遊客中心∼普陀巖∼龜尾湖∼軍事坑道

.步行路線:

401高地:全長約1200公尺共1706台階。

龜尾湖:全長600公尺,環湖一圈30分。

 

 

.龜山島簡介(back)

龜山島∼位於宜蘭頭城外海約10公里處,由於神似大海龜座浮於海面上而得名,全島呈東西走向長約3.3公里(頭向東方),南北長約1.7公里,面積為2.85平方公里,早期有先民居住於此,人數多達700人亦設有龜山小學,後因民國66年軍方將此地設為軍事管制區,於是島民全數移往頭城(大溪仁澤社區),自此便走過了一段龜山島的封島歲月,自民國89年才又對外開放,始得讓人一窺祂的神祕與美麗。

龜山島主要由龜首(高239公尺)、龜甲(高398公尺/401高地)及龜尾(長1000公尺)三部份所組成,由於龜首前有海底火山噴泉,由海面望去如同嘴口在吐氣噴煙,從水面則看到海水呈如乳白色景觀,如同龜嘴吐納著一條長長白帶,至為神奇。而長達1000公尺的龜尾為礫石灘,隨著季風的改變,還真的會擺尾,真是活靈活現。就地理風水來說巨龜陣守著蘭陽溪出海口,如同巨龜守護著蘭陽平原,難怪人門對這隻海上巨龜,總有著莫名的崇敬與訴說著傳奇的故事。

龜山島八景

.龜山朝日:

每當旭日初升,朝霞掩映,漁舟泛碧,螺髻浮青,旭日於一片灰濛濛中,由太平洋裡緩緩破海而出。

.龜島磺煙:

龜首的硫磺礦藏量頗多,並由噴氣孔噴出大量的硫化氫和二氧化碳,形成龜島磺煙,後來因硫磺礦崩陷沒入海中,

.龜岩巉壁:

龜山頭部的海面,因受地泉湧出海面的影響,火山熔岩冷卻後、所造成的特殊地質構造,致東南面山壁不斷經熱氣薰陶而形成峭壁。

.龜卵傳奇:

於退潮時在龜山島西南之海上隱約可見兩個浮出的小島,最大的是「大龜卵」,但在民國三十二年間夜晚一聲巨響後,龜卵便消失了,居民猜測是被水雷打中。

龜擺尾

龜尾潭周圍延伸一公里至龜尾潭的「砂嘴」,會因為冬、夏季風向和河流產生的潮流夾帶流石所形成龜尾變化而南北移動據說他的尾端會隨季風移動。

.神龜戴帽

龜山島屬於溫暖濕潤型氣候,每當天氣轉變時,遠眺島上天空即籠罩著一片濛濛雲霧,俗稱「龜山戴帽,大水浩浩」。

.眼鏡洞

在峭壁與海面交接處,因受海水的侵蝕而形成半圓形的山洞為海蝕洞,從海上眺望形似眼鏡洞聞名。

.海底溫泉

在龜山島東部海域,可見到白色氣泡從海裡湧出。是一種後火山噴氣作用,龜山頭部臨岸的海面有強烈的地泉湧出海面,此種現象又稱之為「出磺」。

島上主要設施與景點

.步道:

401高地登山步道、北岸登山步道、毛柿步道

.龜尾湖步道:普陀巖(拱蘭宮)、酩嘉亭、乘龍觀音、冷泉

.軍事坑道

.營區與聚落遺跡

.龜尾礫石海灘

.遊客服務中心

登島資訊:參考資訊(頭城漁會)

 

.旅照(back)

2008龜山島旅照

2011龜山島旅照

 

.影片記錄(back)

龜山島401高地步道龜尾湖

 

.旅記(back)

.前記

今天造訪龜山島剛好是端午節,端午節的意義是什麼?似乎有點模糊了,只知道是為了紀念屈原,但它卻已成為華人另一個重要的團圓節日。

端午節另一個意義在節氣,也就是過端午便要收棉被,因為開始進入熱夏季節了。今天安排全家出遊,一行13人,登島後分成兩路人馬跟著導遊走,一部份走島上平面景觀(龜尾湖),一部份先爬山健行(上401高地),但天氣還真是炎熱,

.烏石港∼搭船出發(back)

烏石港為早期宜蘭的主要港口,原有的港口後因泥沙淤積而沒落,目前於蘭陽博物館前一大片的水澤溼地便是遺址,之後重建為現在的面貌,目前已是宜蘭的第二大港,僅次於蘇澳港,頭城漁會便位於此,漁會為新建的大樓,原本一樓為出租的農魚產品市集,熱鬧非凡,二樓全為海鮮餐廳,價錢實在又便宜,但為何全部不見,看起來便的蕭條許多...。不知是招標出了問題還是...,總之,好不容易已成為大家熟知的好去處,看來促進觀光已作的有模有樣,但卻一下不見了,實在非常可惜,主事單位真的該好好檢討一下。

(上圖:搭乘的賞鯨遊艇分三層,可搭載84人)

(上圖:約30分鐘的航程,龜島近在眼前)

 

.環島繞行(back)

龜島呈東西走向,龜首向東,船行繞島由右至左逆時針繞行一圈,右側龜身為峭壁地形,岩層裸露,形成一些壯觀的海石岩洞。龜首的面向為一垂直橫切地形,由於受海底火山硫磺的噴發,均為裸露的峭壁巉岩,但轉個彎首頭上為青翠綠草覆蓋,又稱鳥龜帶帽,而左側龜身則為青綠山巒,過往島民大多利用左側龜頸這段較為緩和地形作為耕種

(上圖:眼鏡洞)

(上圖:從這個角度看來又像一隻臥獅)

(上圖:龜首前的眼鏡洞)

(上圖:最高點為401高地)

(上圖:龜首的另一角度又像另一隻)

 

 

.登島(北岸碼頭)(back)

登島碼頭原本應在南岸,南岸碼頭原為漁港,但興建後沒多久即遭颱風侵襲而損毀,故另闢北岸簡易式碼頭,由於只有靠岸作用而無避風功能,故風浪稍大及冬季,大概都難以上岸。

碼頭登島處即為龜尾處,登島映入眼廉的是長長的礫石灘,往401高地步道亦即在此,一般至此遊客都會先到遊客中心稍作休息,遊客中心原由軍方彈葯庫整修後作為使用,裡面有簡報室及簡易商店,有販售紀念品及涼飲及零食。

(上圖:北岸碼頭)

(上圖:龜尾長長的礫石灘)

(上圖:遊客中心簡報室∼影片介紹)

(上圖:遊客中心福利社)

.401高地步道(back)

這條步道乃由當時的駐島官兵所修築的,步道全長約1.2k,步行約45分鐘,一路上由海平面極陡爬升至400公尺,走來稍為辛苦,但一路大多走在步道林蔭間,慢慢走對一般人而言,仍不是問題,若年老長者及幼童行走便較為不適合。

(上圖:往401高地步道入口)

(上圖:401高地最高點∼崗哨站)

(上圖:龜首)

(上圖:龜尾湖及龜尾)

(上圖:龜首右側有一龜首潭)

(上圖:401步道多為走在林蔭間)

 

.普陀巖(back)

普陀巖原名拱蘭宮,是島民唯一的信仰中心,據傳興建於清朝光緒17年(民前21年),於民國41年重新改建,供奉的是媽祖,民國66年因島民集體遷村至頭城大溪,因奉祀的馬祖也隨之移駕過去,後由島上國軍管兵奉祀觀音,並於民國88年將廟民改為普陀巖,有其普渡眾生之意。

(上圖:普陀巖及後方的大肚美人山)

(上圖:普陀巖)

(上圖:大肚美人山)

(上圖:舊聚落遺跡)

(上圖:原龜山小學舊址)

(上圖:酩嘉亭及前乘龍觀音像)

(上圖:龜尾湖及右方哈巴狗頭像)

(上圖:哈巴狗頭像、嘴巴處為軍事坑道入口)

(上圖:龜尾湖有靜謐的美)

(上圖:這裡原為南岸碼頭)

 

.軍事坑道(back)

軍事坑道總長度約800公尺,裡面大概約有8條坑道交錯相亙通連,坑道的盡頭則架有90機槍炮面向蘇澳方向,遇有來襲時可與蘇澳陸面炮火形成夾擊。

(上圖:軍事坑道入口)

(上圖:坑道內50機槍炮)

(上圖:坑道外50機槍炮口)

(上圖:坑道口外有藍天)

.龜尾湖(back)

龜尾湖實在是島上的奇蹟與奇景,如此的小島上竟然有如此寬闊的湖,環湖步道長約600公尺,環行一圈約須半小時,每個角度均有不同的風貌,若不從海面方向看去,真的會讓人誤以為是在深山裡,充滿著幽靜與寧謐。環湖步道建有休憩站四處,各具特色,頗值得停留駐足,其中以乘龍觀音處最為引人入勝。

(上圖:難以想像這是龜山島上的湖)

.乘龍觀音

此處建於湖面,可近觀賞魚親近水面,乘龍觀音像背面是一處火山熔岩巨石,由此巨石紋路可看出該島曾歷經三次火山噴發所形成。

(上圖:龜尾湖地標∼乘龍觀音)

(上圖:龜山島上主要飲水來源∼淡水井)

(上圖:水井旁的冷泉)

(上圖:莊嚴的乘龍觀音處)

(上圖:寧靜的龜尾湖)

 

.回程

回程時海面看到飛魚飄翔於海面,原本以為飛魚只是跳躍式的短暫露出海面,沒想到還真的可以用飛的方式滑行,而且可以飛的頗遠。回望龜山島401高地的山頭上,有朵雲漸漸蓋在山頂上,希望不要是鳥龜帶帽而要大雨浩浩。

此行由於回去船班沒有銜接好,所以留在島上時間較久,但全家都上了這座嚮往已久的島嶼,也算是一次相當有意義的出遊。

(上圖:回程)

 

(上圖:海嘯預警偵測器)

(上圖:鳥石港)

.蘭陽博物館(back)

蘭陽博物館於去年開幕,開幕之初實在是人潮為患,由於造形極具創意與設計,很難讓人不好奇想進去看看,裡面其實只是一些記錄著過去長輩們生活的點點滴滴的事物,也許這些只是懷舊的東西,但經過時間,一切都變的有味道了...

(上圖/左:鳥石港舊址、右:蘭陽博物館)

 

.後記(back)

.蘭陽的守護神

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守護者,近則為祖靈,遠則為神祇,擴大之為山川大地造物者皆是。只要心中所想所相應的對象與象徵均為是。如同海洋在星空下被守護著,大地被海洋包圍守護著,而島嶼便是大海的守護者,山則是大地的守護者。

過往從台北回宜蘭總要經過長長的草嶺隧道,隧道兩頭一顆心兩樣情,一頭往台北多為打拼的離鄉之情,另一頭則為思鄉之景,因為出隧道便可看到龜山島,此景便如同家到了的感覺一般。所以龜山島對蘭陽人而言不只是一座地標,更是家與故鄉的象徵。

文明過度發展的今日,台灣島上在兒時存在的地物與地標是否早已消失於記憶之中,那心中不變的故鄉與象徵又在那裡呢?想到這裡還真是羡慕蘭陽人還擁有一座這樣不變的龜山島。

你心中的守護者又是誰呢?是否仍有個不變的依靠與象徵嗎?那些曾經崇敬的人物,迷戀的情人與崇拜偶像,還存在嗎?我想總是會一個個的消失,原因無它,都是自己塑造出的假相而已,能留下來的,只有心中能真正了解與體會到的愛與關懷。

 

.世界級的景觀∼

台灣的觀光資源其實是得天獨厚,有高山有大海,只是在國外月亮比較圓的心理下,加上國土過度開發與欠缺環境保護,以之難以形成整體的觀光區域風貌。過去訴求的似乎只在天祥太魯閣、阿里山、日月潭這些大景點,然而台灣的天然景觀之豐富,許多的好山好水可能連身在台灣的人也大多不知。或許是我們欣賞的眼光有待培養,多數人旅遊仍以人工景點為主,但這些景點固然方便舒適,但不免匠氣,真正親近大自然的運動休閒旅遊方式,已逐漸成為全球風行的方式。

台灣周邊的島嶼,過去皆因戒嚴與軍管而蒙塵。個個雖然不大,但皆各具特色,雖無南洋島嶼的椰林與沙灘,但美麗的海彎,水底下的珊瑚世界,島上過往的人文與歷史,每個都是獨一無二的主題公園,只是我們自己都忽略了它。

 

.塑化的世界∼

最近塑化劑的風暴讓全民上了一次食品安全衛生的健康教育,也許長痛不如短痛,如此全面性的去檢視與面對存在已久的問題,何嚐不是一件好事。

人都是由習性而形塑出不同的人格特質及善與惡,近年來食物被塑化了,但人何嚐不也是被塑化了,塑化的現象就是接近硬化的過程,不易有彈性與包容,主觀的想法取代了客觀的思維,短視容納不下遠見與智慧。

大地的土壤原是充滿了各種有機物質,但近世紀以來的不斷被開懇與農葯耕作的結果,地表不斷地被水泥所覆蓋,土地也被塑化了,我們想塑造的形形色色,透過直接塑化的方式的確快了許多,但快速形成的東西往往是留不住,因為時間才是真正的凝固劑,沒有經過時間凝固的東西,很容易就會消失,大地是如此,人也是如此。

 

.過去與過不去

過去的事放不下,那就是過不去。過不去若轉個彎其實就過得去。轉彎是個大學問,有時須倒退、有時須彎腰,有時須腰繞,有時須迂迴,關鍵在於放下,如何放下,關鍵在於往好處思考的邏輯,說是簡單,但卻是智慧、是眼光。

有人說:人生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但人老愛管別人的事,卻老忘了自己的事,又整天擔心老天的事,所以應該打理好自己事,不去管別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的事,每次事情來的時候,可真的要先弄清楚,這是誰的事。

 

.背景音樂: Only An Ocean Away(召喚海洋之心)-Sarah Brightman(沙拉布萊曼)

 

 

(back)